制作人:渐构 - Gearless Joe
标题、总结、摘要均由本人与大语言模型共同编辑而成;
聊天记录中,我会尽可能保留原始说话人的社群昵称,如果昵称拥有者不喜欢,可以联系我,我会马上作出修改,以其他假昵称来替代。
最后,当你看完后,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可以在该文档中为我点个赞,让我有维持这个系列更新的动力🫡
**整理时间:** 2025/07/02
**对话时间:** 2025/07/01
YJango的核心论点是:二八定律作为一个“知识”是无效的,因为它概念模糊,缺乏预测和指导“事前改善”的能力。他认为,该定律的核心思想——“不同环节的作用非均匀分布”——接近于一句信息量极低的废话,因为其反面“均匀分布”在现实中本就少见。YJango指出,二八定律无法自我定义其适用范围,且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是借助了其他具体知识来识别关键的“20%”,却将功劳错误地归于二八定律。他将其定性为一种擅长“事后归因”和“事后诸葛亮”的修辞工具或谈资,适用于需要发表“永远正确”言论的场合,但对于制定具体行动策略毫无帮助,并通过将其无限嵌套于生活场景,揭示其逻辑上的荒谬性。
`是阿超呀:`
`Joe:`
@是阿超呀 你说没用吧,我去找个工作还需要本科学历🥲
`佳闻:`
老师类的工作很吃学历,工科就还好。
`YJango:`
@佳闻 教你马哲,需要博士😏
吴老师就吐槽,马哲博士的作用就是去高校培养更多马哲博士,子子孙孙无穷尽。
`是阿超呀:`
都挤着考公考编去了,钱都落在富家子弟、家族产业、0.3%、不良胆大的这些人上了,这不完美符合 2/8 原则😏
`YJango:`
28 原则就是个非常没用的知识,啥玩意都能套,可见这个“知识”有多无用了。不过,调侃、自嘲啥的,是有用的,但作为知识,不合格。
`禺了目:`
@YJango 我感觉是有用的,啥玩意都能套说明泛化能力强,能接触的例子也很多。一个知识如果套不到生活/工作中,是真没啥用,只能束之高阁。
`YJango:`
@禺了目 好,既然你这么说了。一个合格的知识可以给人们提供决策。28 定律可以给你提供什么决策?既然其中有 80% 作用低,你是不是需要剔除或改进它,要怎么剔除,怎么改进?
「一群东西 + 一群东西 = 一群东西」的“泛化能力”也强。啥都能套。
「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个命题可以做到 100% 正确。
`禺了目:`
例如大学玩一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工作中混一混,面试认真准备,这是针对重点的 28 定律。这是投机取巧,但是不可否认它是真的有用。
知识无穷无尽,用得到知识远远达不到 20%,抓住 20% 的重点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YJango:`
你没明白。按你的说法,「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个“知识”也是真管用,每次都对,每次都能通过验证。
`禺了目:`
按你的说法,「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个“知识”也是真管用,每次都对
@YJango 这句话的有用的地方不在于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而是“下雨”这件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重点在于影响决策,不在于一句话是否正确。
就像牛顿力学、相对论,可以一直打补丁,他不是完全真理,但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YJango:`
你知道 28 定律咋来的吗?
`禺了目:`
不知道,我查一下就知道了。
有一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信息的真相更重要,还是人类的共识更重要?
客观更重要还是主观更重要?事物的价值是客观的,还是人主观赋予的?
28 定律 / 正态分布实在是太能套了,导致我即使不知道它的出处,不了解它的本意,我泛化使用它也不会出现问题。
正态分布仿佛就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一样。
`YJango:`
算了,我不跟你犟了🥲
二八定律是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它使用了模糊的词汇进行表述。“二”和“八”并不确指数字 2 和 8,而是在传达一个核心观点:即「不同环节的作用」往往呈现「非均匀分布」。换句话说,某些环节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环节。
但从逻辑角度来看,这一命题的反命题是“「不同环节的作用」是「均匀分布的」”,而这个反命题的信息量极低。换言之,即便你知道这个命题,也几乎不会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新知,与不知道几乎无异。
此外,并非所有事物都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因此,如果将二八定律强行用于解释「万事万物」,它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然而,二八定律并未提供任何关于“哪些情况适用、哪些不适用”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只能依赖使用者的“灵活”理解与个人经验。
更进一步地,在现实生活中,「均匀分布的现象」相对较少,而“二”指代的是什么、“八”又代表什么,也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标准。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可以任意套用这个概念,不论事后怎么分析,都能强行贴合,使其更适合“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而难以真正指导「事前的优化与改善」。
例如,运用在销售中,可以得到:80% 的销售额来自 20% 的客户。
那么,当我知道这个结论后,我想当销冠,基于二八法则,我要怎么做呢?
知道前和知道后,没区别。我依然需要全力以赴,因为根本无法根据二八法则推测哪些是那 20% 客户。
我只能事后诸葛亮地说,少数客户给我了大部分销量。
`禺了目:`
你也可以尝试是请教前辈或者是调研,找出这 20%。
`YJango:`
@禺了目 且不说事前事后能不能调出来,且不说调查出来后,哪怕苍蝇再小,这部分的利要不要拿,就单说你这个调研,也根本不是二八定律告诉你的。这是要运用其他知识获知的。这就是为啥我说二八定律作用很小。
`禺了目:`
「不同环节的作用」是「非均匀分布的」,这虽然接近于一个常识,但是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不同环节的作用」是「非均匀分布的」。
`YJango:`
谁否认它有用了?是作用很小。
而且,不是二八定律提供的。
如,“全国只有不到 1% 的人中得了彩票大奖,却贡献了超过 90% 的宣传价值。”这是典型地不适用于二八定律的情况。
中国彩票有内幕这个东西先排除掉。
假如是一个真的按照概率去中奖的游戏,那么中奖概率是均等的。
不说彩票这种有内幕的东西了,就说一个抽卡吧,没内幕的抽卡。每一次抽卡的作用都是均匀的,这是不适用于二八定律的情况。
但我们依然可以事后诸葛亮地说,其中只有很少中奖了,所以,大部分的抽卡行为是没用的。
但,所有的抽卡行为都提供了「相同的概率机会」。
`禺了目:`
@YJango 视角不同。
另一个视角来说,你在社交平台上看见其他人抽到了卡,但是 28 定律下,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还有远不止 8 的人没抽到,你不应该看见了 2 就忽视了 8。事实上抽卡行为,确实没用,理智的行为是去市场上买。
`YJango:`
@禺了目 得了得了,我投降了。
但,所有的抽卡行为都提供了「相同的概率机会」
我换个表述吧:由于所有的抽卡行为,都提供了「相同的中奖概率」,我想要中奖,就要增加抽卡次数。每一次的作用都是均匀的。
二八法则的特点主要是它擅长「事后解释」,对于「事前改善」没有帮助,需要其它知识来做到「事前改善」。
比如这个“抽卡中奖”问题,我要怎么运用二八法则进行「事前改善」?仅做「有用的那 20% 的抽卡行为」? how?
`禺了目:`
@YJango 是,所以你得承担超过 8 成失败的风险。
`YJango:`
没有啊,就是一个抽卡游戏。
`禺了目:`
去市场上买。
28 定律的前提是,你的资源是有限的。
`YJango:`
你简直了,为了让二八定律看起来有用,你是不断自己往里加新知识啊。
还去市场上买……二八定律告诉我去市场上买了么?
过程中,你明明自己运用了很多其它知识来解决问题,我不明白你咋就非要把这些知识的功劳往二八定律上归?
`禺了目:`
二八定律能帮助我们的是,不要被暴露出来的信息欺骗了,不要让我们误以为很容易中奖。
`YJango:`
别尝试了。那个中奖问题就不适用于二八定律,它属于均匀分布。
你要再尝试,必须要偷换成其他概念去套了。
那二八定律有没有用?我换个表述:它有用。
它非常适合事后归因,因为它总对,所以如果我是老板,我是一些需要说正确话的人,二八定律贼好用。
它的有用,恰恰就在于它的概念模糊,并且可以事后归因。
所以,我前面说的,作为谈资啥的,它好用。只是作为知识,它不行。
未来我如果需要在某些场合说正确话的时候,我可能也会用二八定律侃一侃。
`Alice_小杰:`
还是那个问题,你无法事前找到二八定律中的二和八,无法对你要做的事情起到帮助。
`YJango:`
@Alice_小杰 对。不过这并不妨碍领导的事后归因。
例如:你们这群员工,仅有 20% 的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其他 80% 的人都是浪费企业资源。作为领导,我觉得要给你们降工资。作为领导,我也公平,只有 20% 的人工资不变,其它 80% 降工资。
第二天,你们这群员工,仅有 20% 的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其他 80% 的人都是浪费企业资源。作为领导,我也公平,只有 20% 的人工资不变,其它 80% 降工资。
第三天,你们这群员工,仅有 20% 的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其他 80% 的人都是浪费企业资源。作为领导,我也公平,只有 20% 的人工资不变,其它 80% 降工资。
第四天:不必说,80% 的人降工资。
`温迪:`
你们在聊啥?
`YJango:`
@温迪 就是在说二八定律。
我说这个二八法则概念模糊,啥都能套,但却无法提供「事前改善」,只擅长「事后归因」。
`温迪:`
嗷,先画靶后射箭,28 定律本身也是这样,倒果为因的经验性知识。
`YJango:`
@禺了目 要跟我争论二八法则有用。
@温迪 就聊了这么个事。
我也是被 @禺了目 打服了的。他为了展示二八法则有用,把自己所知的各种其他知识的效果都归功于二八法则,彻底给我干败了。我就我调侃你了,@温迪。
`禺了目:`
一个怪物是有弱点的,这个弱点就是 2/8 定律里的 2。即使这个弱点的位置是随机的,这个 2/8 定律有作用吗?
`YJango:`
@禺了目 看。这里你又加了一个「怪物攻击弱点增伤」的游戏知识……
如果玩一个游戏,学到了「怪物攻击弱点增伤」的知识,根本就不用二八法则也能增伤。有的游戏没有这个机制。
`Alice_小杰:`
这个二和八,就像解密游戏里,地图指引告诉你目标大概在哪里,但它对你具体找到目标没有帮助。事前大概有这么一个东西,但具体要事后才能知晓。
`禺了目:`
@Alice_小杰 我的意思大概就是这个,这是作用之一。
不是所有事物 28 都有用,但是你得考虑这种可能性。
实际上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符合 28 的。
`YJango:`
不是所有事物28都有用 但是你得考虑这种可能性
@禺了目 你这里,直接说出来了为什么二八法则作为知识不合格的原因。
适用范围必须要这个知识本身能判断才行。你刚才提到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人家是真知识。
结论是:“万物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条件是:外力为零时。
通过「受力状态」推测「运动状态」。
熵增定律也是真知识。
通过「系统类别(是否是孤立系统)」可以推测「系统熵的自发变化方向(趋于最大、不变、趋于最小)」。
`禺了目:`
2/8 定律可能确实不是一个真知识,它起码是一个经验(有成为知识的潜力),而经验,也是可以有用的。
`YJango:`
😏你小子,是不是收了二八法则钱了,疯狂给二八法则代言,收广告费了吧?
二八法则:「大部分事情」中,「不同东西的效用」是「非均匀分布」。
对于「哪些事情」属于「大部分事情」,二八法则本身是没有提供判断方式的。
好了,我知道了,它有用!
`禺了目:`
是的。
`YJango:`
都说有用了,你再说,我哭给你看。
`佳闻:`
明白了,二八定律的作用就是当你对一个整体事情只做了一部分时,不管这部分是不是真有 20%,直接把这一部分识别成 2,剩下的 8 不做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个定律。
自我安慰用的😏
自己人生也是,随意划分一部分人群,在这部分人中自己恰好在头部 20%。
`YJango:`
@佳闻 我想到了一个二八定律的妙用。
把它套在付费上,我一顿需要吃 30 元。
二八法则的应用:这顿饭里,80% 的满足感,来自 20% 的开销。
我优化一下:吃 6 元的。
但是,6 元一顿的饭里,80% 的满足感,来自 20% 的开销。
我再优化一下:吃 1.2 元的。
无限嵌套,最后得出优化:满足感来自于什么都不吃。
😆我已成仙,快乐齐天。
还有:
二八法则应用:80% 的休息效果,来自 20% 的睡眠时间。
也就是说——真正让我恢复精神的,只是前 1.6 小时(8 × 20%)。
那我应该只睡 1.6 小时。
但这 1.6 小时同样满足二八法则:
80% 的恢复,来自这 1.6 小时中的 20%(≈19 分钟)。
再套一次:
80% 的恢复,来自那 19 分钟中的 20%(≈3.8 分钟)。
再套一次:
80% 的恢复,来自那 3.8 分钟中的 20%(≈45 秒)。
无限运用后,最终得出震撼结论:
真正让人恢复精神的,是那 0.0001 秒的“闭眼瞬间”。
又有:维生素的 80% 效果,来自 20% 的成分,再无限套一轮😏。
再来:注射 80% 的功效,来自 20% 的部分。注射 20%。那 20% 的功效继续来自 20% 的部分,继续套😏。
`Joe:`
**AI分析**:
根据对话中 YJango 指出的问题,成员“禺了目”为了论证「二八定律」的有用性,确实引入了许多定律本身并未包含的外部知识和概念。
以下是这些被引入的知识点的完整列表:
**特定场景下的高效策略知识:**
**知识点:** “大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面试前认真准备”。
**分析:** “禺了目”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抓住重点。但“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效率最高”的知识,来源于他对具体事务(如考试、面试)的理解和经验,而不是「二八定律」告诉他的。「二八定律」本身无法告诉你“临时抱佛脚”就是那关键的“20%”。
**商业分析与信息收集方法:**
**知识点:** “请教前辈”、“做调研”。
**分析:** 当 YJango 提出「二八定律」无法帮助事前找出“20%的高价值客户”时,“禺了目”引入了这两个具体的解决方案。然而,“请教”和“调研”是独立的、主动获取信息的商业技能,并非「二八定律」的组成部分。
**对幸存者偏差的认知:**
**知识点:** 意识到社交平台上只展示了少数中奖者(2),而忽略了大量未中奖者(8)。
**分析:** 这种“意识到未被展示的信息”的能力,在认知科学中被称为对“幸存者偏差”的识别。这是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非「二八定律」赋予的。「二八定律」描述一种分布,但“如何纠正因信息不全导致的认知偏差”是另一个领域的知识。
**理性经济决策与市场交易知识:**
**知识点:** 抽卡不如“去市场上买”。
**分析:** 这个决策来自于对两种行为(概率性抽卡 vs 确定性购买)的成本效益分析。这是一种基于经济理性的决策模型,需要了解存在“二级市场”以及如何评估风险和成本,这与「二八定律」无关。
**资源有限性的经济学前提:**
**知识点:** “「二八定律」的前提是,你的资源是有限的”。
**分析:** “禺了目”为「二八定律」的适用性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资源有限”。这是经济学和决策科学中的基本公理,他将这个外部公理引入,作为「二八定律」发挥作用的根基。
**电子游戏中的特定机制:**
**知识点:** “怪物是有弱点的”、“攻击弱点会增伤”。
**分析:** YJango 指出,这是“禺了目”引入的一个常见的游戏设计机制。知晓“攻击弱点”是最高效的屠龙方式,是玩家从具体游戏规则中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从「二八定律」中推导出来的。
总而言之,正如 YJango 所言,“禺了目”在论证过程中,不断地将从**个人生活经验、商业实践、认知科学、经济学、游戏攻略**等多个领域获得的知识,其产生的效果都归功于「二八定律」,以此来维护该定律的“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