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能没有阿尔卑斯山,就像中国不能没有秦岭。
2万年前,相当于两个江苏面积的巨大空寨,将瑞士群地、意大利北部、德国南部、法国东部彻底冰封,如同绝境冰河世纪在欧洲达到鼎盛。
若干年后,兵盖之下的阿尔卑斯山阵容显露,并迅速成为欧洲第一名山。
它孕育绝美风景,堪称欧洲的中心花园。
它滋养文明,影响着欧洲的历史进程。
要了解欧洲地理,就必须了解阿尔卑斯山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将和比亚迪一起深入阿尔卑斯山。
穿过这片雪原,就会以看到阿尔卑斯标志性的景观。
一个典型的脚风直冲天际,它就是马踏洪峰。
接下来让我带你攀登一次,你就知道它有多陡峭。
山脊薄的像刀刃,地面坡度往往超过60米,让人难以预知。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超过数百人在攀登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山峰塑造的如此凌厉?这一点我们放在稍后解答。
先来看看它的海拔高度,4478米。
与青藏高原动辄七八千米的山峰相比,阿尔卑斯的海拔并不突出。
但这里竟然已经是一片冰雪王,它的冰川更是向下延伸到海拔两千多米。
这是因为阿尔卑斯是天生的冰雪摇篮,它坐拥北大西洋暖流的水系,降雪量得天独厚。
更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它的纬度与黑龙江相当,夏天温度不高,许多积雪终年不化。
他们积累成1200条现代冰船兵储量,相当于2.5个三峡水库的库容量。
而在2万年前冰河时期的鼎盛时期,冰储量更是接近现在的1000倍。
1000倍什么概念?看看我现在的位置。
冰雪已经填平了,沟谷大地几乎呈现为一个平面。
而在2万年前,冰川最多时,再往远处,远到天际县,绝大部分的山峰,绝大部分的沟谷都被冰雪填平。
填平中国的四川盆地也不在话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场漫长的冰川期从11.5万年前开始,当时地球运行姿态上的一些周期性改变,使北半球吸收到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导致地球温度下降,冰河时代就此降临。
2万年前冰川势力最大时,整个阿尔卑斯被一个最后达2000米的大冰盖完全覆盖。
是的,2000米。
如果冰川出现在今天,没有任何一座摩天大楼能够逃过一劫。
欧洲著名的城市日内瓦、苏黎世、伊斯布鲁克将全在冰盖之下,慕尼黑、米兰、都林也将兵临城下。
Hi,bup,open your sunshade.The blind is open.
早期的人类也被迫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冰雪将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的家园,迎接他们再次归来。
首先,冰雪将创造一个田园世界。
This is ricofta.Right?
今天我是学童工。I thought it was.
时至今日,这样的田园生活依然是阿尔卑斯军人的典型日常。
他们以牧羊、牧牛为生,冬季牛羊就在这样的棚里头,在山谷里躲避风雪,等到夏天雪都化了,则到山上去享受青新牧草。
让我们全程飞跃,来看看像这样的山谷可以有多美。
创造它的力量,就在山谷的尽头。那就是冰川。
2万年前,巨大的冰盖溢流出,一条条冰石沿着大地薄入处不断刨石,一路砍瓜切菜,劈山开路,一条条冰川谷就此诞生。
它们底部宽阔平坦,两侧则高耸陡峭,坡面如同一个巨大的幽字。
而当冰蛇冲出山谷,又像一条巨龙把脚伸到了庭原之上。
1万年前,地球运行姿态再次发生改变,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温暖,重回大地,冰河世纪结束了。
冰川刨尸出的洼地被冰雪、融水和降水填满,成为一个个冰川湖。
湖水这么懒,表明它可不是一般的神。
它最大水深425米,谷底甚至低于海平面二百多米,可以放下8座比萨斜塔。
这样深邃的骨痕,正是冰川巨龙的小脚丫不断抠脚,不断刨尸的这个。
冰川褪去的山谷则被河流、青草、森林以及各种野生动物填满。
人类再次回到阿尔卑斯山重建家园。
阿尔卑斯也化身为欧洲的超级水獭。
从它身上发源的河流汇入多河、罗讷河、莱茵河、多瑙河,捕育出国的阿佩斯、维也纳米、兰博尔、尼日内瓦等欧洲文明的明珠。
造就冰川谷的同时,冰川也打通了阿尔卑斯山的内外通道,将在日后一次次改变欧洲的历史进程。
The.这是阿尔卑斯的一个山口,1800年。
拿破仑就从这里翻越了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对手的背后,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不止如此,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罗马总督凯撒等都曾利用冰川谷翻越阿尔卑斯山,点燃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万年冰河,千年铁马,最终演化出诸多国家和民族沿阿尔卑斯山分布的格局,成为欧洲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
再者,冰河世纪庞大的冰川群从多个方向不断刨石山体,批量制造出形状各异的各种山体,甚至包括马特洪峰那样的角峰。
19世纪起,欧洲的探险家开始向高山发起冲锋,而阿尔卑斯正是一个天然的、全段位的登山学校。
到20世纪初,冬季奥运会在这里诞生,再到今日,化身欧洲人的山地花园,一个户外圣地诞生。
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楚阳将在阿尔卑斯山来一场攀岩比赛,看谁先到终点321走。
Anything.Anything.Yes.
对普通人而言,这里的雪山不缺氧,几乎没有高原反应,甚至铁路、宾馆、缆车直接修到了雪山之巅,堪称世界上最温柔的雪山地带。
如今人类的建设如火如荼,阿尔卑斯却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因为冰雪的脆弱远超人类的想象。
你能想象没有冰雪的阿尔卑斯山吗?
最近几年马特洪峰脚下的这片冰雪,一到夏天就会彻底融化。
而在100年前,这里还有一条巨大的冰川终年不化。
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让阿尔卑斯的冰川在2050年前消失一半,本世纪末将全部消亡。
这些冰川曾在冰河世纪以百倍、千倍的体量横扫群山,留下了一片飓风的国度。
再之后,智人登临,在短短1万年中爆发出农业、畜牧、村落、城镇、公路、铁路。
但从现在起,我们或许将在数十年的时光中与冰川逐一告别。
若干年后,许多雪山将不再是雪山,他们将摘下白色的帽子,变成普普通通的山峰。
若干年后,人们也许只能告诉下一代,这里曾经有条冰川,如何壮阔,如何宏伟。
若干年后,周边蓝宝石一样的湖泊,翡翠一样的河流,都将失去冰川融水的补给。
像这种冰川的减少会对你的牧场有什么影响吗?
吃的不像以前那么好了gal谢。
对阿尔卑斯来说,这不过是他的又一次换装,因为他早已见惯地球的冷暖变迁。
而无法置身事外的是我失去冰川,人类面临的不仅是失去一片风景,还可能是频繁的干旱、突发的洪水以及更多无法预计的未来。
这是一场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变。
幸运的是,在阿尔卑斯,人们已经开始行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共识。
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了这场行动,借助科技的力量,助力能源和出行方式的变革。
当80亿人的选择汇聚在一起,我们或许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将冰河世纪的馈赠留在阿尔卑斯,让它永远美丽,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