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思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看到一本书或者视频的某个点,突然觉得自己顿悟了,感觉人生就要起飞了。但是到做的时候发现跟想的完全不一样,就非常的挫败。
比如说某一个深夜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一个点子,马上辞职,拉上朋友一起干,绝对不愁三年财务自由,但是半年之后资金链断裂,只能回到工位上稳如老狗。
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被这种顿悟感所欺骗?刚以为人生有了希望,可是希望又破灭。焦原在实践论中曾经就指出过这样的问题,其实因为我们的认识太超前了,脱离了当前现实阶段的发展,这就是一种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教员的原话说,我们也反对左翼的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了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当做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的放在现实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就表现为冒险主义。
听到这里可能有伙伴想说,那顿悟难道都是错的吗?
当然不是。如果不想让顿悟带来的这种虚胖的信心蒙蔽双眼,我们就需要把它加入实践的闭环。在实践论里面,教员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当我们有了某个灵感或者某个顿悟之后,我们需要在现实中去调研分析,在实践中落地执行,小步失错,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才有可能获得真理。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很多年轻人想裸辞,可能是看了一些博主的视频之后突然顿悟了,觉得我的人生也不应该浪费在为别人打工上。但现实是什么呢?很多人在裸辞之后面临现金流断裂,自我管理能力极弱,而创业又没有方向,陷入混乱,最后情绪崩溃,后悔裸辞。
而我见过那些通过裸辞转型成功的人,他们往往会给到自己3到6个月的时间,去验证自己之前裸辞的想法,去验证三个裸辞之后要面临的核心问题。第一个是我想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想做。比如说一个人说我裸辞了之后我想写作,那么你就从裸辞前半年就开始去看自己是不是每天晚上都能花30分钟或者60分钟去写作。第二个是能力是否匹配。那你要靠写作赚钱,那你写的东西一定是能够吸引到别人的。那么你把自己的文章发给自己的身边的朋友,去看一看反馈如何。第三,现金流的保障够不够?这是很多裸辞的人会面临的非常真实的痛点。假如有3到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稳定的收入,那么你有没有其他可替代性的收入渠道,让自己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去持续的创作。
如果经过验证,这三项都满足了,那裸茨的想法就从顿悟变成了经过实践检验后的真理。
那么听到这里,伙伴们是不是又觉得自己顿悟了呢?这个时候咱们得稳住,要告诉自己此刻还只是一种虚胖的信心。
要想把顿悟变成真理,必须要放在现实中去检验。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