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an的头像

北师大吴金闪教授:这样读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
3
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5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1.1 读书困境
1.1 读书困境
1.2 主动提炼
1.2 主动提炼
1.3 略读
1.3 略读
1.4 细读
1.4 细读
1.5 读书目的
1.5 读书目的
2 《教育的目的》
4
2 《教育的目的》
2.1.错误教育目的
2.1.错误教育目的
2.2 教育的目的
2.2 教育的目的
2.3.教学的原则
2.3.教学的原则
2.4 教学的顺序
2.4 教学的顺序
3.《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3
3.《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3.1 主题引入
3.1 主题引入
3.2.主要思想
3.2.主要思想
3.3 用概念地图实现
3.3 用概念地图实现
材料信息
材料信息
主题及推荐书目
主题及推荐书目
分享人
分享人
编辑的困境
编辑的困境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困境的普遍性
读书困境的普遍性
学生的困境
学生的困境
推荐图书1
推荐图书1
最重要的是?
最重要的是?
①随时概括
①随时概括
②把握主要问题
②把握主要问题
③注意论述方式
③注意论述方式
把书读薄
把书读薄
略读很重要
略读很重要
①抓思路放细节
①抓思路放细节
明确起点和终点
明确起点和终点
②细读中结合略读
②细读中结合略读
证明的主次地位
证明的主次地位
细读的自问自答
细读的自问自答
其他不再赘述
其他不再赘述
分享人总结a
分享人总结a
预告第三本书
预告第三本书
细读怎么读?
细读怎么读?
①找准骨架
①找准骨架
②找出主要概念
②找出主要概念
③理解概念体系
③理解概念体系
④搭配骨架丰满体系
④搭配骨架丰满体系
各类书读法
各类书读法
分享人总结b
分享人总结b
编辑总结
编辑总结
为了理解世界
为了理解世界
区别是?
区别是?
历史资讯vs理解
历史资讯vs理解
看表象vs看本质
看表象vs看本质
预告第二本书
预告第二本书
不要成为搜索器
不要成为搜索器
编辑总结b
编辑总结b
读书需要深入本质
读书需要深入本质
衔接第二本书
衔接第二本书
不是当存储器
不是当存储器
读书为获取什么
读书为获取什么
某校自学考试题
某校自学考试题
是培养搜索器吗
是培养搜索器吗
人不应像计算机
人不应像计算机
编辑总结c
编辑总结c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成长能力
培养成长能力
不能有惰性思想
不能有惰性思想
仅记忆未理解
仅记忆未理解
上述自考试题
上述自考试题
要学有活力的知识
要学有活力的知识
衔接两条原则
衔接两条原则
何谓有活力的知识
何谓有活力的知识
对比惰性知识
对比惰性知识
有活力的知识
有活力的知识
两条原则是?
两条原则是?
①不能教太多
①不能教太多
②教必透彻
②教必透彻
何谓透彻
何谓透彻
透彻
透彻
难易VS透彻
难易VS透彻
联系决定顺序
联系决定顺序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
赶路的马车
赶路的马车
编辑总结d
编辑总结d
预告第三本书主题
预告第三本书主题
怎么读得更好?
怎么读得更好?
分享人概括前两本
分享人概括前两本
具体如何教透彻
具体如何教透彻
衔接第三本书
衔接第三本书
主要思想是?
主要思想是?
把握概念联系
把握概念联系
人性格的把握
人性格的把握
衔接概念地图
衔接概念地图
概念地图把握联系
概念地图把握联系
如何找出骨架
如何找出骨架
用概念地图梳理
用概念地图梳理
如何挑知识和教透彻
如何挑知识和教透彻
①用概念地图挑选
①用概念地图挑选
②再规划学习顺序
②再规划学习顺序
本书与前两本的联系
本书与前两本的联系
三本书的概念地图
三本书的概念地图
概念地图的价值
概念地图的价值
分享人总结c
分享人总结c
概念图是思想辅助
概念图是思想辅助
三本书总概括
三本书总概括
要思考概念的联系
要思考概念的联系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北师大吴金闪教授:这样读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022-09-03
795 人已看
30 讨论
Jinshan的头像
Jinshan
粉丝:98
主题:16
描述:30
例子:8
类比:8
其他:42
字数:7159
Jinshan的头像
Jinshan
粉丝:98

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

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

材料 材料信息

原出处:读书人、吴金闪;拆分、字幕:Mathgoer

预告 主题及推荐书目

① 如何阅读一本书

② 教育的目的

③标题: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副标题:概念地图用于理解型学习

 最新版本:21年,科学出版社

简介 分享人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1.1 读书困境

编辑的困境 读书困境的普遍性

吴老师,我现在其实有个很大的一个疑惑,我就发现我自己不会读书。因为跟别的人有聊过,我们读同一本书,我读完了之后就跟没读过一样的,但是他们读书的话,读完之后他能够举一反三,而且他读完之后,还有人家自己的解释在里边。

提问 如何阅读一本书?

所以怎么样能够就是好好读一本书,理解完一本书?

读书困境的普遍性

你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普遍。

学生的困境 读书困境的普遍性

就是我在上课的时候,会让学生读很多很多的书,做很多很多的作业。然后他们经常就会抱怨说:“老师,没时间看书啊,看不过来啊。”

推荐 推荐图书1

所以我今天要推荐大家的第一本书,就是这个——《如何阅读一本书》。

1.2 主动提炼

提问 最重要的是?

那「阅读一本书」里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①随时概括

他得去想办法,随时用自己的一两句话把这本书大概说什么东西讲出来。复述,概括。

②把握主要问题

对,就说他不停地要去把这本书里头的东西抽出来,问自己作者到底问了个什么问题?

③注意论述方式

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展开论述的?他的观点是怎么由他的细节来支持的?

把书读薄

那整个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主动的,你必须时时刻刻地逼自己去问的。那么这个时候你读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是通常人所说的「把书读薄」的过程。对,读薄。就是你把里头的骨架抽出来,时时刻刻去问自己这些问题。

1.3 略读

略读很重要

那这本书除了这个主要的观点之外,他还说了一些事情。第一个他推荐的,而且我自己也收获很大,得到很大收获的东西。他说,略读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①抓思路放细节

略读,就是说你读一本书,要先把这本书的思路给抓出来。有时候细节不懂的时候没关系,放过它。

明确起点和终点 ①抓思路放细节

先把这本书,骨架,对,大概的这个路,就好像你在画图一样,大概从这边到那边是怎么过去的,把这个线路先抽出来。这个东西要比你看清楚细节还重要。

②细读中结合略读

而且在你看细节的过程当中,也就细读的过程当中,也要时时刻刻做略读和细读的结合。

证明的主次地位 ②细读中结合略读

就是有的时候,你比如说看一个证明,不太看得懂,没关系。你先看这个证明在整本书里头是什么地位,他证明的东西在将来是怎么用的?那这个东西是他最强调的一个地方。

细读的自问自答

当然他还教你的一些细节,比如说,细读的时候,你要问的问题是哪些?我刚才说的就是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然后你要自己主动地去先回答一下问题,再跟作者的东西去对比。

衔接 其他不再赘述

所以,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我就不仔细说了。

总结 分享人总结a

所以这本书里头主要就是教给你怎么读书,但里头最重要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如何把这个线路图,如何把这个整体回答了什么问题抽出来。

预告 预告第三本书

那这件事情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一会在讲第三本书的时候告诉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他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帮助你把它技术上做得更好。

1.4 细读

提问 细读怎么读?

那除了这个您刚刚说那个略读之外,略读,应该还有细读。你刚刚说细读,细读怎么读呢?

①找准骨架

对,细读的时候,你要去看,找到这本书的,他说找到这本书的骨架,就刚才我说的,说一两句话就把它做出来。

②找出主要概念

第二呢,你要去定位它这本书里头的主要的概念,把主要的概念,一个一个,都找出来。

③理解概念体系

定位好了之后呢,你要去理解这些概念。那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些概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整理出来。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呢,你就有了一个就是就是相当于一个这整本书的概念体系。

④搭配骨架丰满体系

那在整体思路配合上这个概念体系。这个就是你读书,细读时候做的事情,你读的,细读的每一步呢,都在不停地丰满和完善这样一个概念体系。

简介 各类书读法

然后他当然还有一些技术。比如说,他也会告诉你说,如果你是一本休闲型的书,你大概可以怎么读?如果是一本社会学或者历史学这种书你怎么读?如果是一本自然科学的书怎么读?所以这个里头它的后半部分还会告诉你说专门的那些书怎么读?你不同种类的、不同类型的书,读法是不一样的。

总结 分享人总结b

对,但是最关键就是前面讲的这样一些概念。

  • 就是略读是很重要的。

  • 精读的时候,你要注意我刚才说的那几个问题。

  • 然后随时随刻地把骨架抽出来。

  • 随时随刻地把联系找出来。

总结 编辑总结

就是其实可以总结为就是主动地读书,不要被动地,要主动带有问题地,带有思考性地(去读书)。

1.5 读书目的

为了理解世界

对。就是说,他认为读书的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资讯,不是说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你知道了,这件事情是次要的。他说读书最根本的目的是「加深对世界的理解」。

提问 区别是?

这个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获取知识不就是为了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吗?

历史资讯vs理解 看表象vs看本质

不一样啊。就是说,比如说我读一本书。如果我是一本历史书,而且我是为了获取资讯的角度去读的话,那么我记录下来的东西通常是一条一条的。比如说,某年某月发生了个什么事情,某年某月谁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吧?

而如果你不是为了获取资讯,是为获取理解的,这个书呢,怎么办呢?你那个时候就会想,为什么这一年这月它会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这件事情发生和之前以及之后的事情有什么联系呢?

看表象vs看本质

所以你相当于是要做一个解析性的、剖析性的阅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说抓住了它里头一条一条的知识。

预告 预告第二本书

这个东西和一会我们推荐的第二本书也有关系,叫《教育的目的》。

不要成为搜索器 为了理解世界

也就是说,你的学习的目的——根本上——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一个的「Google」,一个一个的「百度」,而是为了去明白这个世界背后的东西。

总结 编辑总结b

有分析能力,对对对,对世界的一个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而不是获取一个小知识,因为知识永远都学不完的。对,是这样。

号召 读书需要深入本质

就我们,我们整个这个,我觉得国家,当然经济可能没发展到这个阶段,但是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层次是很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把它做得更深入一些。让大家去思考读完之后的问题,让大家去思考作者到底什么意思,作者这样的表达的意思的意图是什么。那思考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2 《教育的目的》

衔接 衔接第二本书

那其实您刚刚说读书,那读书的其实也是个受教育的过程,一个学习、培养、受教育的过程。那有本书叫《教育的目的》,也是您今天给我们推荐的。对,这本书是《教育的目的》。

2.1.错误教育目的

回顾 不是当存储器

那我刚才说了,这个,如果为了获得资讯的读书,就会成为一个个的「Google」和一个个的「百度」。对吧?没有任何……就是一个信息的储存器。

提问 读书为获取什么

那么大家就会问这个问题,那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呢?如果我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我是为了获取什么呢?

某校自学考试题

我给你看一个东西,你就会发现确实不应该是获取知识。那么,这张图他问的问题,是这样的问题,这是某个学校的自学考试的题。他出的题,第一道题是下列剧本中,作者是老舍的有,然后,A 比如说《女店员》,这个 D 是《龙须沟》,E 是《茶馆》。那么这是一道题。还有的问题呢,下列小说中,作者是,我也看不清这个字,叫儒志(音译),那个字看不清是什么。然后它下面就写,问你这是哪些书。那么,如果我们的考试真的设计的是都是这种类型的题的话,我只要允许我的学生(背)带着手机,带着手机,我告诉你,他们每个人都得 100 分。

反问 是培养搜索器吗

那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一个的「手机」吗?一个一个的百度,一个一个的「Google」吗?

人不应像计算机 是培养搜索器吗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完全就不应该学会怎么读书,学会干什么,学会像计算机一样,把记录一条一条拆解出来并且记住。对。但是这个不是教育的目的。

总结 编辑总结c

对,应该是人能主动地分析它、整理它。对信息进行这种,归纳,整理,分析,判断。是不是这是教育……

2.2 教育的目的

简介 作者介绍

你这个目的说的就比较像,但还跟他(这儿)的,不是一样。对,这个怀特海是一个非常非常厉害的数学家,思考数学的根本问题的人,所以他也来思考教育学的根本问题。

提问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他说,当然这个,教育学的这个直观的问题是问说——「教什么」「怎么教」,对吧?对。但是他问的是根本性的问题,他说「教什么」「怎么教」这件事情是由「你的目的」决定的。于是他就问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出来?对对对。

培养成长能力

然后他的主要的观点是说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这个人,让那个这个人将来有成长的潜力,并且自己愿意去成长,这是他的主要的观点。

不能有惰性思想 培养成长能力

当然这个稍微有点有一点点空,没有操作性,对吧?那么他的操作性的是什么呢?他提出一个想法叫教育,绝对不能去学那些惰性的 ideas,惰性的思想。

仅记忆未理解

然后他接着说,什么是惰性的思想呢?惰性的思想就是那些被记住了,但是没有和别的概念、别的思想联系起来的,没有把它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的问题,增加对社会的理解的那样的 ideas,它就叫惰性的思想。

上述自考试题 仅记忆未理解

也就是说刚才这张卷子上的所有的知识,你学得越多,你就是越愚蠢,被残害得越严重。因为这里头全都是惰性的思想,惰性的知识。

要学有活力的知识

那么,人就必须去学有活力的知识。

衔接 衔接两条原则

当然,这本书因为它是讨论根本性的问题的,所以它说怎么去做这个,教大家能够有活力的知识,这个没有讨论的特别多。但是他也提出了两条原则,非常非常地有意思。

提问 何谓有活力的知识

那是什么有活力的知识?

对比惰性知识 有活力的知识

那就是说,它反过来的,惰性的嘛。它惰性是说没有跟别的相结合的,不跟别的联系起来的,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应用于实际的。

有活力的知识

那有活力的就是说跟别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跟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

2.3.教学的原则

提问 两条原则是?

然后,他说的这两条原则是什么呢?

①不能教太多

第一条就是不能教得多。不能教太多。

②教必透彻

第二条就是要教,就把它教得透彻。

提问 何谓透彻

教难一点?也不叫难。那它这本书里对透彻的解释稍微少了一点。那通过他的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以及我自己的理解,他的透彻是什么意思呢?

透彻

就是指「这个东西」能够跟「别的东西」「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让你明白「那个东西是什么」。

难易VS透彻

就是「难度」在「透彻」这一点上来说,他不考虑,不是问题。难和不难,不是他考虑的因素。难,也得把它教透彻。因为有些问题,没准你为了理解透彻,不用做得特别难;但是有另外一些问题,你要理解透彻,必须做得特别难,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克服这个难度的事情。

2.4 教学的顺序

联系决定顺序

然后他也提出说,难易的顺序也不是教学的顺序,而是知识之间联系的顺序,是教学的顺序。

课程设置不合理 ②教必透彻

然后她还说这个教得少的问题,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本科生,我们现在本科生,我们学校竟然经常有这个一周有 30 多节课,40来节课的,你说这是什么概念?五天对吧?每天 6 到 8 节课。这是什么概念?

赶路的马车 课程设置不合理

你天天就是在那赶路的马车,你绝对不可能去看路,你也不可能去选择你的路。

3.《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3.1 主题引入

总结 编辑总结d

(前两本书表达的内容)其实是相近的。您刚刚说主动阅读和教育目的都是要带有想法,有思想,不要变成惰性的一个方式。

预告 预告第三本书主题

对对对,就是你已经注意到,这是我第三本书的主题。就是,第一方面是告诉你,它们两本书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二方面是告诉你到底可以怎么做。

提问 怎么读得更好?

我们前面就留下一个问题,说我怎么才能读得更好呢?对吧?

概括 分享人概括前两本

技术上它他说了说你要把这个东西联系起来,你要把这个主线抠出来,像画图一样,把那个线路图组装起来。对吧?然后在这本书里他会告诉你呢,你要选择更少的东西来教,你要教得更透彻。

遗留 具体如何教透彻

但是这本书也没回答,你按照什么方式和什么原则来选那个少的东西呢?对。你按照什么方式来把课教得更加透彻呢?也没有回答。

衔接 衔接第三本书

所以所有这两本书的这个问题呢,就是我今天推荐的第三本书里头的主要内容。然后,第三本书是我自己写的书,这本书的标题叫《教的更少,学得更多——概念地图用于理解型学习(21年版)》。

3.2.主要思想

提问 主要思想是?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把握概念联系

就是说我们在理解概念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是把握这个概念和别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就是说「一个东西,它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在于「那个东西,本身是什么」,而是「跟别的联系当中,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对对对。

人性格的把握 把握概念联系

或者说,一个人是什么?当然,他有他的内在的特性,对吧?但是你通过跟别的东西,别的人的交往或者跟他处理别的问题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那你也就明白了他内在的特性。对。

衔接 衔接概念地图

那这么一个简单的思想,它放在教学上,放在学习上,就是这个概念地图。概念地图。

3.3 用概念地图实现

概念地图把握联系

对。那概念地图实际上只不过把我刚才这个想法做得更具体,他说你就去画图。所谓的联系,你就强迫自己把它用一个连词给它标出来,而不是仅仅告诉大家有联系。

提问 如何找出骨架

那你只要做到这个,你就会发现呢,怎么来画刚才前面所说的一本书的骨架图、线路图呢?

用概念地图梳理 如何找出骨架

就是去画,你看它主要的概念是哪一些?他为了说明这些概念用了其他哪些概念,其他的、次级的概念?用了其他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主要观点?那你把这些关系都给写上,这就是实现了前面的「如何去阅读书」的(目标)。对,就是这个地图,地图的方式,找到,画个简单的地图。对对对。讲了什么东西。对,就是这样。

提问 如何挑知识和教透彻

然后,比如说你回到,这个教育,教育的目的,你怎么来挑这个知识?又怎么来教得透彻呢?

①用概念地图挑选

你挑知识的时候,就是在你画好的这一个学科的所有概念的概念地图里面,你看这里头,哪一些是核心的概念?最重要的。对。哪一些是基础的概念?哪一些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概念?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图,在你的脑子里,接着你就能够选。哦,这几个东西是应该学的。

②再规划学习顺序

那么有了这几个选好的目标之后,你下面就说好,我给学生规划出一条大概的、方向性的指导的道路。那么这个道路,我就能保证他可以学得透彻,学得明白。

联系 本书与前两本的联系

所以整个你会发现前面两本书「背后藏着的技术」「怎么去实现它的技术」就是这本书里头的东西。

三本书的概念地图 概念地图把握联系

我给大家做的、展示的、所有的这些,每一本书,其实都是用概念地图画的。比如说,这个我就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三本书之间的关系,和我刚才咱们俩讨论的所有的说的主线都在这里头。比如说我说这个《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是怎么读的?好,那他既然讨论这个问题,他大概的想法是什么呢?他说你要把握作者问的是什么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整本书讨论的是个什么问题,然后整个的逻辑的线路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接着告诉你说细读你在干什么事,你要去分析这个每一个小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那么把这一部分真地都总合起来。就刚才这句话说你需要有道路的、有方向性的,你需要把一本书变成一两句话能解释明白的东西。然后接着,我说这本书和概念图的联系是什么呢?因为做这件细读和通读的事情,就是在建立和组织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大图景。而这个概念图呢,它就是在干这件事情。所以通过这张图呢,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我对这三本书的关系是怎么认识的?它们每一本书,自己的主体的内容是什么?

概念地图的价值

那如果你阅读每一本书的结果都是在自己脑子里或者在电脑上把这样一张图画出来,这就是真正的实现了,我刚才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标)。成功的阅读。对,就是它里头的东西你就真的把它拿来用了。你只要给自己找一个画这个图的时间和机会,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这种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思考的方式。那你一旦会了这个,那你的学习也会做得更好,你的读书也会做得更好。

总结 分享人总结c

其实就是多思考,主动的学习,要多思考,多想,带着问题去(思考)。对。主动。对,这是主动的。对。而且想的时候要着眼于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联系来思考问题,来认识世界,这是最根本的事情。

概念图是思想辅助

当然如你说如果有一天我看了这本书,学了这个技术,做得也很熟了,那你可以把这个事情忘了,你不用再把这个图一张一张在电脑上画出来,你只要在看书的时候自动地在你脑子里去处理,画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你不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有的时候是做不到的。

概括 三本书总概括

然后,我管这种学习方式叫做「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的这个——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就整个,《教育的目的》和我的这本教你怎么才能去做这种联系性思考的这本书,就教你怎么画图,怎么通过画图来学习的书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整个的主题,我就把它概括成——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书。

强调 要思考概念的联系

那如果是你为了这个目的去读书的话,那你一定要学会这个「通过联系来思考」的这样一个方式。(明白,谢谢吴老师。)所以如果说我们把今天所讲的所有的东西非得用一句话总结出来。那就这样,对吧?对。就说联系很重要,事物之间的联系你必须要考虑,你必须要学会这样的思考方式,这个就是概念图的思考方式。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