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与巴黎都不是初见,而是一再重逢。
这座城市太过出名,浪漫之都、革命之都、文艺之都、时尚之都。
它席卷着无数个标签扑面而来,让大多数人在踏足巴黎之前就已经有了对它的印象。
然而,过多花哨的表象反而掩盖了巴黎真实的力量,也让人更难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巴黎。
在这一期星列国志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法国巴黎。
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残酷迷人又充满野心。
而想要真正见识巴黎,我们就必须进入到一场风暴之中。
交汇让巴黎在风暴中降生。
它所在的巴黎盆地占据法国超过4分之1的土地,是法国境内最大也是最肥沃的平原盆地。
西北侧是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与之相对的东南侧则是高原山地,发育出众多水系。一条条河流从这里出发,穿越群山,遍布巴黎盆地。他们不仅沟通起法国的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也交汇出法国最知名的河流塞纳河。
在塞纳河中段支流马鞍河与干流的交汇处,便是巴黎。与此同时,来自陆地的风和来自海上的风再次交汇,带来了四季分明、冷暖适宜的气候,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美好与静谧。
但平静往往是风暴的前奏,当我们将视野扩大,就会发现巴黎身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各方族群在此交汇斗争,唤醒了一场战争的风暴。
在征服者之中,一支被称作巴黎人的部落在塞纳和中油扎根,留下了巴黎这个名字。而在巴黎人之后,罗马人的凯撒,法兰克人的国王、日耳曼人的大帝、维京人的领袖也统统剑指巴黎,让他在崛起与垂死中反复切换。
直到公元10世纪,在多方势力的较量下,名为卡佩的家族最终崛起于巴黎,奠定了今日法国的基础。
巴黎自此迈入了新的阶段,巴黎降生于风暴,也将成长为风暴。
三个最能代表巴黎的角色将再次带我们进入三场不同的风暴,而这第一个登场的角色就是被称作法兰西之魂的巴黎圣母院。
它位于塞纳河上的西戴岛,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人们跨越塞纳河的重要通道,被称作巴黎的心脏。
而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堪称是法兰西的权力之眼,在它的正面是雕刻着天使与撒旦的审判之门,上方则是由28座国王雕像组成的众王廊,两侧高达69米的钟楼和28个巨大飞福壁又让他拔地而起,耸立天际。
巴黎圣母院不仅在整个法国独领风骚,也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中心地标。
然而,建成巴黎圣母院不仅需要财力雄厚的教诲,还需要慷慨解囊的王室和民众。围绕着圣母院,这三股不同的力量也彼此展开竞驻,并推动巴黎发展壮大。
在塞纳河左岸教会主导的修道院和巴黎大学在文化上领先欧洲。
在右岸,港口市场作坊密布,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
而作为国王的首都,罗浮宫、王家广场、纪念桥梁也遍布全城。
集多重忠心于一身的巴黎也不断诱惑着国王、教徒、民众,再次展开殊死对决,掀起一场场权力的风暴。
随着法国王权到达顶峰,巴黎迎来了法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国王太阳王路易14。
太阳王以十分巧妙的方式掌控着巴黎,他一面与危险的巴黎保持距离,建立凡尔赛宫作为最高政治中心,一面又凭借国王的风格渗透巴黎,让自己无处不在。
在他统治期间,不仅圣母院迎来了国王风格的内部大改造,就在圣母院面相的地方,还诞生了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
在这里,国王的高跟鞋、国王的服饰、国王的一切都等于流行与时尚。
这场以奢华为名的征服,继续放大了巴黎的商业和制造业,促成极为发达的奢侈品产业,让整座城市充满了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随着新贵暴发户、百万富翁这些新死的诞生,资产阶级也强势汇入了巴黎。
交会带来新的交汇,风暴引发新的风暴,下一场风暴的主角也已登场,他们将制造出横扫欧洲的风暴。
巴黎是一座咖啡家谈话的城市,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咖啡馆。
在这家花神咖啡馆,无数人端起过你眼前的这杯咖啡。
不仅有法国的萨特和波芙娃,来自俄国的列宁,来自西班牙的毕加索,也有来自美国的海明威以及来自中国的周恩来。
随着咖啡传入并风靡欧洲,巴黎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咖啡馆,并向所有人开放。咖啡馆是知识分子的工作室,也是平民的聚集地,众多思想与危机也在此交汇,引发革命的风暴。
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全力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导致国家陷入经济危机,民众生活困苦不已。
1789年7月的一天,巴黎一家咖啡馆人满为患,一位年轻律师站在咖啡桌旁发表了一场如有神助般的激情演讲。鼓东人们拿起武器,为自由平等而战。
两天后,义愤填膺的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将一场推翻特权阶层的革命推向高潮,这就是著名的法国大革命。
此后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七月革命、六月革命、二月革命也纷纷在巴黎爆发。1871年,巴黎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成了革命的同义词,而巴黎的咖啡馆则是酝酿众多革命的第一现场。
坐在咖啡桌前的两个人,可以是因革命走向决裂的罗伯斯、比尔和丹东,也可以是因革命而结成毕生友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端起这杯咖啡的人,可以是被革命点燃的拿破仑,也可以是受革命打击的音乐家肖邦。
而在这杯咖啡前迸发革命性创作灵感的,可以是作家雨果,也可以是画家莫奈。
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画家跨越了空间与时间在巴黎的咖啡馆交会。他们用文字、绘画、音乐搅动起更多革命性的风暴。就像一位来自异乡的巴黎人说的那样,成为巴黎人并不是意味着在那里出生,而是在那里重生、交汇、爆发、冲击,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巴黎的力量荡涤着欧洲,并最终超越了欧洲。
而接下来登场的角色还将展露巴黎席卷世界的野心。没有埃菲尔铁塔的巴黎还是巴黎吗?很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不过你现在看到的正是没有埃菲尔铁塔的巴黎。
19世纪工业革命引发的现代化巨变在全球蔓延。
此时的巴黎虽然拥有现代化的思想,但这座陈旧而拥挤的城市却没有现代化的身躯。一场推翻重建的城市改造让巴黎脱胎换骨。
在场改造中,整座城市的规模向外扩展了一倍,重新规划成20个区,呈螺旋状展开。
在这里,现代化的路网打通了城市的动脉,现代化的设施让它在夜晚也光彩闪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歌剧院、百货大楼、优雅的酒店、精致的住宅、宽阔的林荫大道、凯旋门,都是出自这场改造。
在十多年后,埃菲尔铁塔还将这场现代化的蜕变推向了新的高潮。
它裸露的结构展示着工业时代特有的美感,七千多吨的铁制身躯,仅有三百多名工人历时21个月就完成了建造,并最终以312米的高度现身,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埃菲尔铁塔不单单是城市地标,它更意味着巴黎不是只有花边袖口、唇枪舌剑的城市,它也是一座在工业创新和科学进步中壮大的光明之城。
而埃菲尔铁塔也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从世博会临时装置蜕变为巴黎的永久象征,见证巴黎制造出更加猛烈的现代风暴。
战后,埃菲尔铁塔的原料供应商施戴德一跃生成世界最大的能源管理公司,与铁塔共同参加世博会的标志汽车开始风靡全球,欧莱雅、家乐福以及引领全球时尚的奢侈品产业纷纷再次崛起。
激烈的商战还催生出世界最大的跨国奢侈品企业,席卷全球的现代产业,让巴黎得以位列世界四大都市行列。
2024年,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巴黎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举行开幕式的塞纳河正集结着巴黎最精彩的切面,你会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不断在巴黎交汇。
而巴黎又会乘着那令人畏惧的力量攀升到新的高度。
从法兰西的巴黎到欧洲的巴黎,再到世界的巴黎,你会看到巴黎降生于风暴,成长为风暴,制造出风暴,而巴黎就是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