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为什么要演化出这么漂亮的尾巴?在现代这似乎是一个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因为它长得漂亮,是给母孔雀看的。
但是在1860年,这个问题着实难住了达尔文。
当此之时,达尔文刚刚发表了物种起源,用自然选择完美解释了世间万种生物是如何演化至今的。
但自然选择中有一个巨大的坑,却一直填不上。
孔雀尾巴到底有什么用?按照自然选择的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孔雀尾巴虽然漂亮,但是在自然选择面前却半毛钱作用都没有。
大自然的掠食者并不会因为午餐肉长得漂亮就怜香惜玉,恰恰相反,孔雀那长长的尾巴大大降低了捕食难度,如插标卖熟。
而为了填上这个坑,1870年达尔文出版了第二本重要的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性选择理论。在书中,达尔文把孔雀演化出漂亮尾巴的原因总结为异点,没错,跟小学生的答案是同一水平的,因为母孔雀爱看。
达尔文说,推动物种演化的不仅仅有自然选择的力量,还有另外一股神奇的力量,雌性动物的审美倾向。自然界中生物所有那些华而不实、没啥实用价值的特征之所以产生,只有一个原因,为了取悦女朋友。
当然,为了让性选择理论能涵盖大部分生物现象,达尔文还把性选择分成了两种,一种叫性内选择,一种叫性间选择。性内选择通俗点说就是雄性动物内部的选择。咱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咱大老爷们儿之间先分出个胜负,赢了的快乐把妹,输了的一年白费。
很多哺乳动物雄性一到繁殖季节就要争个你死我活,就是因为这个性兼选择,就是雄性之间都和平共处。
咱不搞那种打出脑花子来的野蛮行为,干脆就来个才艺展示,唱个歌,跳个舞,展示一下时装,等着小姐姐来翻牌子。
很多鸟类都好这一口,性类选择其实没啥,因为雄性动物之间比武招亲,毕竟比的是威武雄壮,谁力气大,谁速度快,谁战斗技巧好,谁就能获胜。
鱼这样的获胜者生娃可以让自己的后代身体棒棒,更能接受自然选择的挑战,但是性兼选择就很难服众了。
雌性动物的审美倾向决定了演化方向。以表弟家村头的小母鸡还有审美。
所以这个理论一出,天下哗然。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和达尔文并肩作战的华莱士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自然选择理论的共同提出者。
当年达尔文发现自然选择原理,但因为感觉观点过于惊世骇俗,迟迟不敢发表。
直到十几年后,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尼群岛的信,写这封信的人就是华莱士。
华莱士在自己的海外考察中也发现了自然选择的原理,于是她写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想征求下达尔文的意见,并希望达尔文把这篇论文推荐给莱伊尔爵士帮忙发表。
这封信把达尔文吓坏了,在这个地球上,居然有一个人跟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并且已经写成了论文,这让达尔文很被动了。
好像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视频,左思右想挑一个良辰吉日上船,忽然发现有另外一个up,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选题,这时候你要敢发出来,不得被粉丝骂洗稿。
所以摆在达尔文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把华莱士的论文压住,然后自己赶紧写一篇论文发出去,毕竟自己这稿子搁了二十多年了,不能白割了吧。
第二个选择,把华莱士的论文发了,自己就一直割下去。再三思索之下,达尔文决定割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就让华莱士发了。
但莱雅尔爵士觉得此事不妥,建议达尔文和华莱士共同发表。最终华莱士的论文和达尔文的笔记手稿的摘录共同发表出来。
一年以后达尔文才出版了物种起源系统的介绍了自己的理论。
物种起源太成功了,于是世人皆知达尔文,而华莱士作为晚辈很感谢达尔文的知遇之恩,一直是达尔文的战友,坚定的称自己为达尔文主义者。
但是虽然华莱士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主张很像,却不是完全一致。
在华莱士看来,自然选择就是一个终极判官,负责把一切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全部干掉。生物在自然选择的压力面前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而达尔文则认为物竞天择,天择是一个方面,但物竞也必不可少,生物之间的竞争也是演化的重要动力。所以你看到了按照达尔文的想法往前走一步就推出性选择的理论了。同样是个体竞争,只不过做选择的变了而已。
但是华莱士get不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在他那里还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他认为数学、艺术、智慧和幽默属于看不见的精神宇宙,是人类所独有的。
所以达尔文说,雌性动物的审美决定了演化的方向。在华莱士看来,那就是达尔文。这老头子现在年纪大了,脑袋瓦特了。
就这样,华莱士决定维护自然选择的纯洁。
在他1889年出版的达尔文主义中,他说,我之所以反对由雌性主导性选择的观点,是因为我坚持认为自然选择的效力更大,这才是真正的达尔文主义。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刘慈欣就是一个电工,他懂什么三体。
华莱士本身就是研究生物的色彩的,所以在华莱士看来,孔雀之所以变美,是因为生物演化本身就有变美的趋势。
那为啥雌孔雀不能变美?因为雌孔雀得养娃,生存压力太大,自然选择会把变美的雌孔雀除掉。
雌孔雀负责挣钱养家,雄孔雀负责貌美如花。
至于貌美如花的雄孔雀为什么要去炫耀呢?华莱士说,这就像中二少年打遍天下一样,全是过剩的荷尔蒙烧的唱唱歌、跳跳舞,起到泻火的作用。
那为啥非要跑到雌孔雀眼皮底下去炫耀呢?
那是因为看到漂亮女生春心荡漾,火更大呀。
至于雌孔雀,既然有人在自己面前跳舞,不看白不看,但这并不影响她的最终选择。
说白了就是中二少年杀马特造型。
自以为在心仪女孩面前狂霸酷炫拽翻天,但说不定女孩心里只有两个字。
当然,这些观点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有点中二了。
所以1878年华莱士以退为进,在热带大自然及有关文章一书中,他记出了真正的致命遗击。他说,动物能演化出华丽的外表,真正的原因使这反映了它们身体的健康程度。
说白了就是雌孔雀之所以喜欢尾巴长的雄孔雀,不是因为审美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而是因为尾巴越长的雄孔雀越健康,所以这种偏好就被自然选择留了下来。
显然,这种观点更符合很多人的认知。
直到今天,很多似是而非的科普作品还会告诉我们,美的实质就是健康。
我们之所以喜欢性感小姐姐,只是因为性感小姐姐更能生娃。
此招一出,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就被彻底的改头换面了。
此后几十年,无人再记得达尔文性选择的本意。
当然,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不能让人接受,主要还是因为他指向了理性。
人很难接受的现实演化并不一定会塑造出完美的生物,它是混乱的、感性的,甚至会因为个体的审美走向适应自然的反面。
当然,动物也有审美,这种幼儿园小朋友才能理解的学术见解,更加剧了这种假说的荒诞性。
但是这种见解抢救一下也许还能用。
所以为了更理性的探讨达尔文所说的审美到底是什么,1915年数学家、遗传学家费舍尔提出了费舍尔失控假说。
在这个假说中,费舍尔论证了孔雀尾巴这种炫耀特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自然选择的反面的。
费舍尔认为雌性动物的偏好来自基因,因此是可以遗传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雌性动物喜欢长尾巴的雄性,那么它们的孩子必然同时继承爹妈的基因。这意味着一个拥有长尾巴的雄鸟,它的体内大概率会有喜欢长尾巴的基因。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它妈喜欢长尾巴的爹,而她继承了他妈喜欢长尾巴的偏好。
同理,一个喜欢长尾巴的雌鸟体内也大概率拥有长尾巴基因,只不过因为它是女孩,这种基因表现不出来而已。好,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喜欢长尾巴的雌鸟和一个长尾巴的雄鸟同居生娃会发生什么?
显然雌鸟体内的长尾巴基因和雄鸟体内的长尾巴基因就会撞到一起,双倍功效美丽加倍,它们的儿子尾巴就会更长。
同理雌鸟体内喜欢长尾巴的基因也会和雄鸟体内喜欢长尾巴的基因合到一起,它们的女儿也会更喜欢长尾巴。
于是,在一个群体中,随着一代一代加强,雌鸟就会越来越喜欢长尾巴,而雄鸟的尾巴就会越来越长,直到演化失去控制,这个特征越来越花里胡哨,越来越没有实用价值。
至于一开始为什么雌鸟会喜欢长尾巴,费舍尔给华莱士留了一个位置,有可能是因为尾巴长一点的更利于飞行,但随着失控的到来,这个特质已经跟自然选择没什么关系了,性选择占据了主导地位,雌鸟就是没来由的喜欢长尾巴,即使这个长尾巴百无一用,但是就是让女孩看了心动,而雄鸟尾巴越来越长也没有其他原因了,就是因为长尾巴更性感,就是能提高翻牌成功率。在性选择主导的阶段,美并不是副产品,美就是原因,美就是目的,动物就是为了美而美。
费舍尔失控理论横空出世,成功拯救了达尔文。它解释了性选择中审美倾向的来源,它源于华莱士的适应性原则。
但是上岸的鱼就不再是鱼了,一旦性选择的飞轮开始转起,这事情就跟适应性没什么关系了。
但是华莱士派表示不服,谁说超长的孔雀尾巴没有价值?1975年,生物学家扎哈维发展了华莱士的理论,提出了不利条件原则。
扎哈维说,孔雀的长尾巴看起来没啥作用,但实际上同样反映出孔雀的优秀基因。
因为拖着一条长尾巴都能活到现在,说明咱身体倍儿棒。这就像一个运动员,负重100斤还能跑得过你,那只有一个原因,人家的身体素质吊打你。[
9:51.890]所以孔雀长尾巴就像人类社会的奢侈品,代价不菲。
但是越是代价不菲,越是彰显实力。那一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所以长尾巴并没有失控,它依然在自然选择的控制下,准确的反映着自己的好品质。
这给华莱士派提供了新思路。
于是后面的科学家挖出了很多其他好处,甚至脱胎于费舍尔失控的性感儿子。
假说也为适应性理论提供了弹药。啥是性感儿子假说呢?很简单,如果一只雄鸟尾巴很长,很受雌鸟欢迎,那么它的儿子必然也会继承它的性感基因。
甚至根据费舍尔失控,他的儿子有可能比他更性感。
这就意味着他的儿子也会成为让雌鸟倾倒的对象。
所以一只雌鸟如果能和一只超级性感的雄鸟生几个孩子,这几个性感的儿子必然能四处播种,把它的基因传播的更远。所以谁说性感没用,单从传播基因的角度来说,性感的作用大大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了新的问题?
费什尔难以解释为什么雌鸟喜欢长尾巴,所以它给华莱士留了一个位置。但是如果性感基因本身就能够在种群中扩大自己的影响,是不是华莱士的这个位置也不用留了?在论证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问题,动物作为有主观感觉的生命偏好是自然存在的,因为它要在环境中不断做选择,接下来我们设想在一个种群中,雌鸟的这种偏好是随机分布的,有的鸟喜欢长尾巴,有的鸟喜欢短尾巴,有的鸟喜欢不长不短的尾巴。
但是随机分布并不意味着完全平均,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某一种偏好稍微占一点点优势,因此这意味着这种偏好在这个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会比别的高那么一点点。也就是说她的性感度更高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的优势就够了。根据性感儿子理论,性感基因的传播能力更强,因此在她们的下一代,喜欢这种特征的个体数量就会更高。这也就意味着她的性感度更高了。于是正反馈出现了,受欢迎程度越高,这种基因传播的越广,因此她的受欢迎程度就会更高。所以你看出来了,与费舍尔失控中个体的性感度不断加强一样,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这种性感特征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最后的结果就是性感的标准在整个群体中统一了。
于是,长尾巴偏好高一点的群体,最后就只剩了越来越长的尾巴,短尾巴偏好稍微高一点的群体,最后就只剩了越来越短的尾巴。
孔雀演化出长尾巴,不是因为当初长尾巴更适应环境,仅仅是因为很偶然的,在演化的某一个时刻,长尾巴偏好在祖先的群体中略占一点优势而已。
这就是1981、1982年两位生物学家数学家拉塞尔兰德和科克帕特里克根据费什尔失控分别独立推出的数学模型了。
这还没完,再让我们把目光再稍微拉远一点点。
尾巴只是生物身上的一个器官,长度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特征。生物身上不同器官的成千上万个外表特征,是不是都在经受着这样的筛选?
一个最初的群体,随着数量增大,生活环境的扩大,当它们分散成不同的群落时,各种随机的偏好也必然会被分开。于是在一个群落中,可能这种偏好占一点优势,在另外一个群落中,可能另外一点偏好占一点优势。于是,在费十尔失控下,他们分道扬镳,开始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于是,成千上万种特征偏好的组合最终演化出了不同的群体。没错,只要这种特征没有失控到在自然选择面前作死的地步,他就会一直进行下去,不同的物种出现了。
性选择是达尔文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150年前达尔文就睿智的发现了这一点,生物的多样性不可能仅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一个与生存无关的基因突变为什么能够在种群中扩散开来?
黄头发和黑头发有什么区别?乔偶亭前方蓝色装饰物和白色装饰物到底有什么不同?
人类为什么要演化出长头发?男人为什么要有胡子?
每当我们看到很多科普费心巴力的试图用适应性解释这些问题时,就从心里感到捉急。亲呐,头发变长并不是为了遮挡太阳,胡子跟寄生虫也没什么关系。他们之所以出现,或许只是因为在演化史上的某一时刻,人类觉得长发飘飘还挺好看的,而长胡子的男人就是比较性感。没错,人类是双向选择的动物,这种双向选择在男人和女人身上都留下了一些除了性感别无他用的特征。
当然,人类是一种拥有文化的动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性感的定义。比如胡子在人类历史上很长很长的时间中,长然飘飘都是男性性感的标志,达尔文老爷子和华莱士老爷子,那胡子就很卓尔不群,对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彰显男士性感的外在标志越来越多,胡子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知识、财富、能力、幽默甚至整洁都成了男性性感的新标志,于是光洁的下巴开始变得越来越性感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胡子不好打理,另一方面剃须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电动剃须刀的出现,更是直接拯救了很多胡子拉碴的男人。最早的剃须刀其实就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用这种刀刮胡子是需要一点点技术的,要不然就分分钟毁容给你看。后来有了安全剃须刀,这种双面刀片的剃须刀,上世纪的小伙伴肯定都见过。193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把电动剃须刀,是往复式的,靠刀片来回运动剃掉胡子,但震动的声音很大,还刺激皮肤。1939年,飞利浦制造了第一款旋转式剃须刀,相比往复式更温和无刺激,宁静无震动,还刮得干净。
此后,他们又在1951年和1966年分别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双刀头和多刀头的剃须刀。相信看视频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飞利浦在剃须刀领域的大名东源小朋友他爹年轻时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拥有一款飞利浦的剃须刀,特别是这次重点推荐的飞利浦5X剃须刀,是飞利浦全新升级的产品,可以说是集成了飞利浦在剃须刀领域多年的尖端技术,它可以有效解决在你刮胡子的时候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有些人皮肤比较敏感,刀头划过去容易损伤皮肤,菲利浦就在刀头上采用了微珠保护性涂层,简单来说就是在刀头表面放一些非常微小的球形颗粒,每平方厘米有10万颗。这些微珠就像一个个小球,当刮胡刀划过皮肤表面的时候,实际上是这些小球在皮肤表面滚动,利用滚动摩擦小的原理就极大的减少了对皮肤的损伤,特别你脸上要是有痘痘的话更是非常推荐。刀头也是采用的低敏金属材质,通过了第三方实验室敏感肌测试,东源小朋友他爹亲测,爽滑舒适,没有拉扯感。
比如,有些人胡子很稀,有些人胡子很密,有些人胡子很软,有些人胡子很硬。量产剃须刀要适应各种问题,就有点众口难调了。飞利浦在剃须刀中使用了A智能调节,能直接感受到胡须的状态,根据胡须的浓密程度自动调节,这样胡子浓密就加大动力,不卡顿不拉扯,胡子稀疏就降低动力,避免用力过猛。
再比如他使用了360度空气垫浮动刀头,就是刀头能够更柔和的感受压力,让三个刀头能够更服帖的贴合下巴的形状。没有死角,刮得很干净,还支持五分钟快充,解决出门之前才发现刮胡刀没电的尴尬。
难题完全充满需要1个小时,充满后支持不间断使用50分钟。埃X 7奇防水,全身都可以洗,甚至可以边淋浴边刮胡子。
说到这里,如果你已经心动了,那我们就给你指条明路吧。视频下方有链接可以购买。当前618正在举办活动,礼盒包装赶紧下单吧。
好了,最后让我们说回性选择。性选择塑造了生物的美,但似乎也把生物演化引向了随机和混乱。性选择下的演化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甚至连实用性都没有。
动物演化出各种虚头巴脑的特征,既然只是为了好看,但是细选择在更微观的颗粒上解决了自然选择难以解决的问题。短视主义的实用性是怎么塑造出意想不到的创造的?就像恐龙的羽毛,说实话,几年前当我们看到羽毛恐龙这种杀马特造型时,都忍不住会想,有没有搞错,前爪上这些羽毛看起来多碍事又不能飞,它们长在恐龙身上有什么用呢?又是什么让恐龙演化出这玩意儿的?我相信现在你们已经有了答案。没错,艾美推动了片鱼演化的第一步,然后自然选择发现了新的用处。设想如果没有那些爱美的恐龙,就没有我们今天的鸟类。
当然,就算完全褪去使用价值这一层,美本身就是价值。如果没有百无一用的美,今天的生物世界该是多么黯淡和无趣啊。
这对当下实用主义盛行的我们来说,似乎能引起更多的思索,文学有什么用?艺术有什么用?玩游戏有什么用?看科普有什么用?
这里是新石器公园,我们关注一切可能影响人类未来的科学和技术,并试图带大家一窥底层的原理。如果你喜欢本期视频,欢迎点赞、投币加收藏。如果你对航天、人工智能、信息数据、生命科学、人机交互以及未来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本期就到这里,很快回来,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