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ngo的头像

目标:重现目标与泛化目标

1.案例介绍
1.案例介绍
2.原理分析
7
2.原理分析
2.1.信息
2.1.信息
2.2.知识
2.2.知识
2.3.记忆目标
2.3.记忆目标
2.4.学习目标
2.4.学习目标
2.5.二者区别
2.5.二者区别
2.6.二者优劣
2.6.二者优劣
2.7.二者应用
2.7.二者应用
起因
起因
经过
经过
结果
结果
过渡
过渡
无关性别
无关性别
为何更抽象
为何更抽象
两类内容
两类内容
信息
信息
中国的国庆节
中国的国庆节
知识
知识
偶数
偶数
各有方法
各有方法
记忆目标
记忆目标
中国几个省
中国几个省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判别闰年
判别闰年
学会ppt
学会ppt
泛化
泛化
泛化验证1
泛化验证1
泛化验证2
泛化验证2
区别
区别
优劣
优劣
唐诗
唐诗
历史信息
历史信息
记忆应用
记忆应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真值表
真值表
学习应用
学习应用
责任判定
责任判定
高考
高考
案例2
案例2
小夏的努力
小夏的努力
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
软件安装
软件安装
电影票
电影票
下期预告
下期预告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目标:重现目标与泛化目标

06-09
2565 人已看
392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452
主题:9
描述:13
例子:12
类比:2
其他:9
字数:2773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452

为什么努力配不上自己的成绩?

“女生不如男生聪明”偏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所有老师都反对机械记忆?

1.案例介绍

起因 起因

“你家女儿真聪明,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

“害,她现在是初中,女孩子等上高中就不行了。”

这种妈妈和亲戚之间的对话,小夏已经听到过不下三次了。

明明自己成绩优异,弟弟的成绩长期倒数,可自己始终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夸奖, 而偶然考到 20 几名的弟弟,却可以获得老师和全家人的表扬。

因为家长和老师一直相信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男生上了高中后,就会轻松超越女生”。

这让小夏非常不甘心,下定决心要证明他们是错的。

经过 经过

于是到了高中后,小夏加倍努力,课上认真记录⽼师讲的每项内容,连做过的错题,都重复抄写到能背下来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都是字,每天都睡得很晚。

这样的努力带来了回报,那就是每次小考,小夏都名列前茅。然而,一到大考,成绩却都会有所下降。开始小夏以为这只是自己马虎大意,但她逐渐感觉到自己的成绩越来越难以维持,远远配不上自己的努力,而班里和自己成绩相当的一个男生,并没有像自己这样疲惫,每天都很轻松的样子,这使得小夏开始了自我怀疑,怀疑是否真得像家长所说的那样“男生上了高中后,就会轻松超越女生”。

结果 结果

最终,如同俄狄浦斯悲剧一样,关于“男女天赋”的“神谕”应验了,小夏的成绩不再拔尖,小夏也相信了,身为女生的自己天赋不如男生,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努力,也听老师的话,选择了文科,来发挥自己的特长。

2.原理分析

过渡 过渡

想必大家都听过“男生小时候就是调皮贪玩,等开始用功了,就能轻易超越女生”的说法,但当问到人们原因的时候,都会说“因为女生比男生早熟,后劲小,而晚熟的男生,后劲大”。

无关性别

高中确实存在一些女生成绩不如男生的现象,可真正原因却不是天赋差异,而是「听话女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很容易不再适合高中知识的学习」。

提问 为何更抽象

老师们经常说,高中知识更加抽象,那么为什么会更加抽象?抽象的作用是什么?

两类内容

在学校,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一种是知识。

2.1.信息

能够降低不确定性的结构信息

信息是相对具象的,因为它只描述一个情况。

中国的国庆节 信息

比如,中国的国庆节是 10 月 1 日。[2:51.684]

2.2.知识

具有可泛化性和可证伪性的映射知识

但知识所描述的却不是一个情况,而是同一类问题的所有情况,最关键的是,包括老师从未提及的新情况,就不得不用概括性词语来描述各种情况的共同特征,因此必然是抽象的。

偶数 知识

比如,“偶数是能够被 2 所整除的整数”这个知识所描述的并不是 2、4、6、8 这些具体的偶数,而是所有偶数的共同特征,包括我们从来都没有数过的偶数。\n

各有方法

平时人们会把信息和知识,记忆和学习混为一谈,但其实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掌握,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本课程将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2.3.记忆目标

重现所记忆的旧信息记忆目标

掌握信息时,我们的目标是「重现旧信息」,用于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为叫做记忆

中国几个省 记忆目标

比如,记忆“中国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时,只需要原封不动地把该信息重述出来即可。

2.4.学习目标

生成未记忆过的新信息学习目标

而掌握知识时,我们的目标是「生成新信息」,「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用于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为叫做学习

判别闰年 学习目标

比如,学习“什么是闰年”这个知识时,需要用闰年的共同特征,来判断随意一个我们从未记忆过的年份是否是闰年。

学会ppt 学习目标

又比如,若老板在开会时,让某员工记住 ppt,就只是期待该员工能够重现这张 ppt,但若老板让员工学会 ppt,那他所期待的是,以后每场会议该员工都可以做出新的 ppt。

泛化

「生成新信息」,或者说「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的目标也叫做泛化

验证 泛化验证1 泛化

学习验证:想要听懂 apple 这个英语单词,属于泛化目标,还是重现目标?

验证 泛化验证2 泛化

学习验证:想要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属于泛化目标,还是重现目标?

2.5.二者区别

区别

泛化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真正原因,如果可以提前见到所有情况,那么采取记忆就可以了。因此判断一个行为是学习还是记忆,就看该行为是否可以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假如这个有三个情况,若某一行为能让学生解决这三个情况之外的新情况,那这一行为就称为学习,若某一行为只能让学生重现这三个情况,那这一行为就称为记忆。

2.6.二者优劣

优劣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比记忆更高级,如先前所说,二者有着不同的目标,记忆的目标是重现,学习的目标是泛化,二者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方法,应根据实际目标来选择对应的行为。

唐诗 优劣

比如,若目标只是重现唐诗三百首,那么应采用记忆方法,但若目标是生成唐诗三百首之外的新诗,就应采用学习方法。

历史信息 优劣

又如,掌握历史信息时,应采用记忆方法;掌握数学知识时,应采用学习方法;而掌握数学知识叫什么时,则又应采用记忆方法。

2.7.二者应用

记忆应用

不过,记忆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因为记忆的前提是必须事先见过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情况有限,且可以提前记忆的问题。

五四运动 记忆应用

比如,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真值表 记忆应用

又如,异或门的真值表。

学习应用

但对于情况无限、无法提前记忆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泛化能力」。

责任判定 学习应用

比如,“判断新发生的交通事故到底是哪一方的责任”。

高考 学习应用

又如,高考实际上就是一个在有限的时间内,比拼泛化能力的游戏,会出现无数种学生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新题,无法通过事先记住所有情况来获得满分。

案例 案例2

小学所考核的主要是对信息的记忆和对简单知识的学习。信息自然能靠记忆来掌握,而简单的知识,其实也可以通过记忆规则来掌握,所以从小听话的小夏,很容易就形成“所有内容都可以用记忆来掌握”的简单认知。

小夏的努力 机械记忆

可到了初中、高中、大学,越往上读,所需掌握的知识的复杂程度就越高,无法再通过记忆规则来达成泛化目标,但小夏未能意识到这一变化,只是单纯地认为“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记得还不熟,还不够努力”,于是就更加勤奋地记忆所有内容,不经意地就陷入了机械记忆的误区。

机械记忆

在学习范畴中,机械记忆是与有意义学习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指呆板的、不灵活的记忆,而是指“学习的目标错了”,也就是“把本应用来实现泛化目标的学习材料单纯地记忆了下来的行为”,“使学习材料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的行为”。

软件安装 机械记忆

就好比本应安装一个软件,却只是把软件的安装包复制了一份,没有执行安装过程。

电影票 机械记忆

又好比,本应用来看电影的电影票,却被用来折纸飞机了,让电影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预告 下期预告

此时,不少学生应该会感觉疑惑,难道学习材料不就是用来记忆的吗?不记忆,那该怎么学?这便引出了下期要讲解的内容:我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泛化,获得解决新情况的能力的?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