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ngo的头像

目标:指令学习与归纳学习

1.案例介绍
1.案例介绍
2.原理分析
3
2.原理分析
2.1.指令学习
2.1.指令学习
2.2.归纳学习
2.2.归纳学习
2.3.优劣比较
2.3.优劣比较
起因
起因
经过
经过
结果
结果
过渡
过渡
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
指令学习
指令学习
学习误解
学习误解
看书才是学习
看书才是学习
小春的误解
小春的误解
学习种类
学习种类
归纳学习
归纳学习
归纳学习特性
归纳学习特性
这也叫学习吗
这也叫学习吗
遥控器学习
遥控器学习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
游戏学习
游戏学习
为何没感觉
为何没感觉
归纳自动性
归纳自动性
无法控制免疫
无法控制免疫
地域偏见形成
地域偏见形成
为何要用指令
为何要用指令
指令学习特点
指令学习特点
结合使用
结合使用
做题与理解
做题与理解
学习材料作用
学习材料作用
什么是理解
什么是理解
理解
理解
线性子空间
线性子空间
底稿与填充
底稿与填充
下期预告
下期预告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目标:指令学习与归纳学习

2022-08-28
1986 人已看
241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203
主题:5
描述:11
例子:7
类比:2
其他:10
字数:2820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203

人们常说的“通俗”是什么意思?

学习需要理解,那什么是“理解”?

学习只有看书和记笔记这一种方式吗?

1.案例介绍

起因 起因

小春和小冬是大学同学,在看到别人做up主,收获了很多粉丝后,就也打算学做视频。

经过 经过

当天小春就买了本 After Effects 教程看了起来。

一周过去了,小冬上传了自己的第一个视频。而这时,小春只看到了教程的第 11 页,但由于小冬的第一个视频质量太差,小春相信有教材指导的自己很快就能做得更好,也就不着急。

随后的每一周,小冬都至少上传一个视频,作品都很烂,但却可以看到提升。

转眼,半年过去了,小春依旧没有做出一个完整的视频,只是能照着教程做一些效果。而小冬这边,居然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既炫酷又有创意的视频了,也开始帮别人做动效赚外快。

小春十分惊讶,又有些不服气,就去问小冬“你现在好厉害,都参加了什么课程,有什么好书吗?让我也提升提升。”

“啊?我并没有参加课程啊,只是随便在网上搜索自己想要的效果,照着做而已。”

“没有教程?那怎么学的啊”小春有些怀疑地问。

随后又说“那你把曾经搜索的那些资料都分享给我吧,让我也看看。”[1:18.561]

“这,我并没有整理,你想要什么自己去搜就好了,网上一搜一大把。”

结果 结果

至此,小春很不开心,认为小冬一定是参加了什么课程,担心被赶超,所以不愿意分享,并从那以后也开始对小冬有所保留。

2.原理分析

过渡 过渡

上面的故事也特别像,问学霸学习方法的同学,发现学霸所说的都是普通的方法后,觉得学霸有所保留,担心被赶超,不愿意分享。但在该故事中,小冬说的却都是实话。

两种方式

第一期说过,学习的目的不是记忆已见过的旧情况(重现),而是解决从未见过的新情况(泛化),也就不能只针对具体情况,而是要在脑中建构一个规律,用规律来生成从未见过的新情况,而上述的故事中,出现了两种建构规律的方式。

2.1.指令学习

通过语言对规律进行直接描述,来建构规律的方式指令学习

小春所采用的是看教程、参加课程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语言,对概念、规律、共性进行描述,从而建构规律的方式,也被称为指令学习

学习误解

由于指令学习也是初高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让小春,以及很多人都觉得,除了这个方式之外都不叫学习。

看书才是学习 学习误解

比如,大家一提到学习,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看书、记笔记。

小春的误解 学习误解

这也是为什么小春听完小冬的回答后,会认为小冬在骗自己。

学习种类

但实际上,可以提升泛化能力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指令学习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而且还是人脑最不擅长的一种。

2.2.归纳学习

通过观察多个实际案例,来建构规律的方式归纳学习

小冬所使用的正是第二种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多个实际案例,让大脑自动找到不同实例之间的共性,用共性来推测从未见过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这种方式,叫做归纳学习

归纳学习特性

从演化上来看,归纳学习出现的时间非常古老,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共有的学习方式,指令学习必须依赖人类语言,而归纳学习则可以不需要语言,仅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就可以增加泛化能力。

提问 这也叫学习吗

很多人可能会和小春一样不太理解,觉得这怎么能叫学习呢?

遥控器学习 归纳学习

但可以回想我们是如何学会使用遥控器的。是看说明书吗?很少人会这么做吧。基本都是按一个按钮,看结果;再按另一个按钮,再看结果,通过反复尝试来搜集实例,随后大脑就可以利用这些实例来建构规律,从而预测新情况。

数学学习 归纳学习

又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个数学知识时,并没有去看定义和知识点描述,而是一上来就做题,从一道道习题和对应的答案中来学习,这类同学可以轻松解出很多难题,但可能完全记不住公式和知识点描述,因为他们脑中的规律并不是用指令来建构的。

游戏学习 归纳学习

还有游戏的学习,实际上,很多游戏都非常复杂,比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还会经常更新规则,倘若通过看教程,通过指令来学习这些游戏,恐怕早就放弃了。像英雄联盟中每个技能都有大段的描述,老玩家看完都是云里雾里的,可大家最终还是学会了,这是因为他们直接放技能去看结果,换个情景再放技能,再看结果,这些实例的观察让大脑自动归纳出了关于该技能的认识。

提问 为何没感觉

有人会觉得,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归纳啊,难道就不是学习了吗?

归纳自动性

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归纳的过程并不是由我们的意识直接控制的,而是大脑在特定条件下自动执行的。

无法控制免疫 归纳自动性

就像我们不能用意识直接控制大脑来记住某个信息,也不能用意识直接控制免疫系统来杀死新冠一样。

地域偏见形成 归纳自动性

比如,当某人连续遇到两个非常野蛮的东北人时,大脑的潜意识就很容易自动归纳出“所有东北人都野蛮”的偏见,尽管是偏见,但这一过程并不受我们的意识所控制。

提问 为何要用指令

“地域偏见”的例子也引出了“为什么人脑擅长归纳学习,我们却还要使用指令学习”这一问题的答案。

2.3.优劣比较

指令学习特点

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大脑所自动归纳到的规律并不一定都正确,很容易以偏概全,无法泛化。而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描述是专家总结好的指令,更为精准,也容易传播,只不过不易被大脑所理解。

结合使用

因此,应试生需要将指令学习和归纳学习结合在一起使用。先用定义和概念等描述性词语(指令)来大致确定规律,再用实例来帮助大脑构建规律。对于较难的知识,最好「以归纳学习为主,以指令学习为辅」。

注释 做题与理解 结合使用

也就是老师们所说的「做题、理解定义、再做题,再理解定义」,反反复复,而不是背定义,更不是只背习题。

学习材料作用

因为不论是指令学习的描述,还是归纳学习的实例,这些材料的作用都是用来建构规律,理解知识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学生可以为了方便学习而先把材料记住,但未来一定要有吸收理解的过程。

提问 什么是理解

那什么是理解呢?

理解

著名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对此有一个非常精准的描述「To understand is to perceive patterns」,意为「理解即是感知模式」,这里模式其实指的就是不同实例中都会重复出现的共性、规律。

线性子空间 理解

比如,初学者在学习“什么是线性子空间”时,是很难看懂指令性的定义的,即使把那抽象的定义倒背如流,也没办法应用。这时就要去感知不同实例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拿“第一象限不是二维平面(坐标系)的子空间”和“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直线(坐标系)是它的子空间”这两个例子来说,学生要去体会为什么第一个例子是,而第二个例子就不是了。当感知到了这些例子的共性和差异后,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前人会这样去定义线性子空间。

底稿与填充 结合使用

其实,定义、概念等指令性描述的作用就相当于绘画时的底稿,防止大脑自动归纳的规律偏离客观规律太远。而对不同实例的归纳则相当于绘画时的填充和上色。确实有人可以不用底稿直接填充和上色,但有底稿的话会更轻松。

预告 下期预告

此时还有问题没有回答,那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学习,学习成果却有好有坏,为什么同样是做题,有的学生却更有效率,在使用这两种学习方式时,又有什么注意事项?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