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ngo的头像

学生越睡越晚,这种学习合理吗?

先导篇
3
先导篇
1 凭感觉在学
1 凭感觉在学
2 规范性步骤
2 规范性步骤
3 新理论介绍
3 新理论介绍
作者
作者
未教如何学习
未教如何学习
你了解学习吗
你了解学习吗
可能做法
可能做法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凭感觉学习弊端
凭感觉学习弊端
三个弊端
三个弊端
提升效率的好处
提升效率的好处
正确步骤是啥
正确步骤是啥
判别学习类型
判别学习类型
确立学习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
达成目标手段
达成目标手段
必须依靠材料
必须依靠材料
搜集e学习材料
搜集e学习材料
运用e学习方式
运用e学习方式
搜集d学习材料
搜集d学习材料
运用d学习方式
运用d学习方式
结合使用材料
结合使用材料
验证编码学习
验证编码学习
需要不断迭代
需要不断迭代
规范化学习
规范化学习
课程作用
课程作用
课程特点
课程特点
课程受众
课程受众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结束
结束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学生越睡越晚,这种学习合理吗?

05-22
6656 人已看
18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451
主题:4
描述:2
例子:1
广告:4
其他:19
字数:3846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451

先导篇

作者 作者

你好,我是YJango。

现状 未教如何学习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尽管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好好学习,但似乎并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学习」,以至于长大后,即使对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满意,也不知怎么改善。

1 凭感觉在学

测试 你了解学习吗

你现在就可以测试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如何学习。假如工作需要,上级突然让你学会「什么是编码」,你会怎么去学,又要如何判断自己学会了?

可能 可能做法

你会先上网搜索关于「编码」的资料。但可能就只是反复阅读,直到你觉得自己理解了。接着看看自己是否能回想起这些内容,若能复述,你可能就会停止学习,并希望这些内容记得越久越好。如果过两天忘了,你可能还会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行,想查查怎么提升记忆力。

结果 测试结果

如果你是这样学习的,那你基本上是在「凭感觉学习」,并不清楚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目标,以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当你学一本书时,大概率也会苦恼,为什么自己看完就忘,好奇别人是怎么记住一本书的。

凭感觉学习弊端

这种「仅凭感觉的学习方式」在过去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学的。但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这种效率较低的学习方式会让人们越来越疲惫。

三个弊端 凭感觉学习弊端

例如,作为学生,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睡得越来越晚。

作为公务员,当有新指示下发时,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领会。

作为技术工作者,持续跟进新技术可能在不断挤占你的个人时间。

假设 提升效率的好处

倘若你的学习效率能够提高,那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 规范性步骤

提问 正确步骤是啥

那么,正确的学习步骤是什么呢?下面,我将通过学习“什么是编码”为例来演示。

基本可分为五步:

  1. 判断学习类型。

  2. 确立学习目标。

  3. 搜集学习材料。

  4. 正确运用材料。

  5. 验证学习成效。

演示 判别学习类型

首先是「判断学习类型」。

「对“什么是编码”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演示 确立学习目标

其次是「确立学习目标」。

「概念学习的目标」是要训练一种「判别能力」,能够区分「任意一个事物」属于编码,还是不属于编码。要能回答「属于」或「不属于」,而不是要把“什么是编码”记下来。

例如:

  • 「氧化还原的化学过程」属不属于「编码」?

  • 「英译汉的翻译过程」属不属于「编码」?

  • 「婴儿长大的生理过程」属不属于「编码」?

  • 「眼睛看物体的感知过程」属不属于「编码」?

演示 达成目标手段

但世间万物是无限的,因此我们不能一个个记住「它们属不属于编码」,必须要建构一个「通用的判别规则」,面对「任意事物」都用这一个「规则」来判断。

规则的建构方式为:

  • 先找出「所有属于编码的事物」间的「共有的属性」。

  • 然后,面对任何一个新事物,都通过判断它是否具有这个「共有属性」,来判断它是否属于「编码」:

    • 如果具有「共有属性」,就属于「编码」。

    • 如果不具有「共有属性」,就不属于「编码」。

演示 必须依靠材料

但我们不能凭空想象「共有属性」,必须依靠「合格的学习材料」和「正确的学习方式」来找出「共有属性」。就像厨师需要「合格的食材」和「正确的烹饪方式」才能做出「菜肴」。

演示 搜集e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有很多种。一种是「具体的样例」。

例如,上面的那 4 个问题,带上「是否属于编码」的正确答案,就是 4 个「具体样例」:

  • 「氧化还原的化学过程」属于「非编码」。

  • 「英译汉的翻译过程」属于「编码」。

  • 「婴儿长大的生理过程」属于「非编码」。

  • 「眼睛看物体的感知过程」属于「编码」。

演示 运用e学习方式

对「具体样例」的「正确学习方式」也不是把它记下来,而是去比较「不同样例的属性」,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有属性」,来建构「通用判别规则」。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英译汉」和「眼睛看物体」都涉及「信息」,也都涉及「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 「英译汉」是把「相同的意思」,从「英文形式」转换成「中文形式」。

  • 「眼睛看物体」是把「外界的信息」,从「可见光形式」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形式」。

至于「氧化还原」和「婴儿长大」虽也涉及转换,但所关注的重点并非是信息的形式转换。那么「信息的形式转换」就是「编码」的「共有属性」。

利用这个「共有属性」,我们便能建立「编码」的「通用判别规则」,即:只要含有「信息的形式转换」,就属于编码,不含有,就不属于编码。

演示 搜集d学习材料

还有一种「学习材料」是「抽象的描述」,也就是别人已经把共有属性总结好了,再通过语言描述给你。

例如:

  • “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这句话。

  • “编码是建立一套映射规则,将信息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这句话。

演示 运用d学习方式

对「抽象描述」的「正确学习方式」也不是把它记下来,而是去理解句子所说的「共有属性」是什么,以此来建构「通用判别规则」。哪怕你最后没记住原话,只要建构出了「通用判别规则」,能判断属于或不属于,就是在学习。

演示 结合使用材料

不过,由于「抽象描述」缺少细节,很容易听不懂句子在说什么,往往需要和「具体样例」结合起来,共同建构「通用判别规则」。

例如,倘若直接告诉你 “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这句话,你大概率是听不懂的。但当结合「英译汉」和「眼睛看物体」的样例,你就能明白了。

演示 验证编码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建构出了关于「编码」的「通用判别规则」,即:只要含有「信息的形式转换」,就属于编码,不含有,就不属于编码。

接着,我们用一个新情况,来验证一下自己对「编码」概念的学习情况。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种「核酸试子检测盒」。它用 C 和 T 的排列组合,来表示「阳性」「阴性」「无效」三种可能结果。这属于「编码」还是「非编码」?

很明显,它符合「编码」的共有属性,将「检测结果信息」转换成了「C 和 T 的排列组合」来表达,因此属于编码。

如果你判断正确了,那说明你真的在学习「编码」的概念,真的有在建构「通用判别规则」,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学习材料」。

演示 需要不断迭代

但「核酸试子检测盒」也只是一个新情况,我们还会遇到无数个新情况,可能还会判断错误,把原本属于编码的事情,判断为不是编码。这意味着你脑中建构的关于「编码」的「通用判别规则」并不是那么通用。这时,你就需要回到前面的步骤,重新去搜集新的学习材料,重新建构「通用判别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仅凭一个学习材料就能必然成功。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渐进式建构的过程。我称该过程为 “渐构”。

规范化学习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整个学习流程。

1. 判别学习类型:对编码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2. 确立学习目标:建构「通用判别规则」,通过判断某事物是否具有「共有属性」,来判断它是否属于「编码」。

3. 搜集学习材料:搜集「具体样例」和「他人描述」。

4. 正确运用材料:

  • 对「具体样例」,通过比较不同样例,找出共有属性,建构「通用判别规则」。

  • 对「他人描述」,通过理解句子含义,找出共有属性,建构「通用判别规则」。

5. 验证学习成效:用新情况来验证自己建构的「通用判别规则」的判别能力,看看它是否足够通用。

整个学习流程中都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手段」和「验证」,我称这种清晰明确的学习为 “规范化学习”。

你会发现,由于没人教过我们如何学习,多数人在「凭感觉学习」时,往往是错误地把「记住学习材料」当成了「学习目的」,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来运用「学习材料」,也错把「能否记住他人描述」当成了验证「学习成效」的方式。

当学不会时,「凭感觉学习」的人们难以判断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记忆力不好”或是“天赋不行”。而采用「规范化学习」的人们却能判断是自己的问题,还是材料的问题,并分析该怎么办,这能够极大消除自己对天赋的焦虑。

3 新理论介绍

课程作用

上面所演示的仅仅是「概念学习」的规范化流程,是最基础的学习。实际上当我们学完「编码的概念」后,还会进一步学习「编码的各种命题」,而「命题学习」的步骤同样可以被规范化。

老粉知道,我在B站停更了很久,其实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对各种学习进行规范化,不知不觉4年过去了,如今终于能跟大家分享了。为了更清楚地展示这些学习步骤,我制作了一门动画课程:《打造AI时代的终身学习力:重构被异化的学习》,里面包含了我的毕生所学,已于2023年12月6日在B站开始销售。

课程里,除了「概念学习」,还有「命题学习」「研究型学习」「继承型学习」「语言学习」「迁移学习」「拆分学习」「内隐学习」等一系列学习的规范化步骤,能够应对各种类型的知识的学习,哪怕是「做科研」「学习开车」「学习做饭」「学习玩游戏」也都有对应地规范化步骤。

课程特点

同时,这套课程并不是零散的个人经验分享,而是我从哲学、心理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挑选精华,消除术语冲突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学习理论。

它摒弃了“复习”、“预习”、“做题”等模糊的指导,采用精细的概念,就像物理学中的 “力”、“功”、“加速度”等概念,来统一描述所有学习行为中的现象和规律。运用这套理论,你可以分析任何学习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课程受众

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家长或教师,这门课都将给你带来巨大的益处。

课程内容

这套课程包含如下内容:

  1. 正课:43期动画讲解,至少15万字。

  2. 附件:每期视频都附带视频结构导图。

  3. 答疑:可加入答疑群,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4. 实操:更新到对应知识时,提供相应的实操工具。

  5. 带读:答疑群中普遍有疑问的章节,甚至可直播带读。

邀请 结束

最后,诚挚邀请你的参加,一起升级自己的大脑“学习系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快速学习新工具、新技术、新知识。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