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两种方式思考

理解的两种方式思考
二者如何应用?

但,哪怕是纯规则符号,我依然可以将其中的程序性操作,图化为某些东西方便记忆和操作。

不过这二者非常不同,就像是行列式与孤独二者的理解非常不同。

当然渐构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和解释性知识等,解释性知识需要我判别为那个是点,那个是圆;而程序性知识需要我化为范本,然后按照范本的例子进行程序性解答。

不过这个过程都需要判别,那些对象符合我们抽象后的元素。

只不过这些元素的==关系==,到底是程序性的,还是映射性的。

这种关系反映的是自然规律(例如,人脑对于语言段落的理解,更像是自然规律性的,更像是映射,每一种对应一种),还是人为的创造(例如二项式,就更像是一个程序性的,基于一个规则推出来,因为是人为创造的)

二者区别

![image.png](https://cdn.modevol.com/user/clli4pcey2jvo01mlc8gp8kem/images/vbt4jcwfwfzeeidk1qlcbx5r.png)image.png

图式

按照渐构课程理论:

理解,即形成上下结构,也就是将下层对象,众多的例子中抽象出一套通用的规则进行处理。

那么到底抽象出什么东西呢?这东西如何可控呢?

我的答案是 图式,也就是抽象为图,可以是某些点,线等,用这些来替代众多对象,然后展现其中的关系。

符号系统

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异或门等,都属于符号系统。

但这里所说的符号系统和图式的区别是什么?![image.png](https://cdn.modevol.com/user/clli4pcey2jvo01mlc8gp8kem/images/awgs999vm2rxypkk2oqohhns.png)image.png

思考 小思考

理解问题的根源在于是否有合适的,足够的可操作对象进行关系的展示。这似乎也是所有好的教学课程的共同点。

其实就是例子...

通过例子,图化自己总结的东西,然后去验证,这就是理解+验证了。也是渐构的基本核心。

频率分布直方图

1.“拥挤“理解密度

2.局部占总体理解分布图作用

3.人数与指标的关系➡整体中 圈 符合的

孤独和寂寞

例如在了解孤独和寂寞时,我会将其视为点与大圆圈(中有很多点)来进行类比。

寂寞则是小点无法融入大圆圈的一种客观情绪

孤独则是内心世界无法融入外界的主观状态(小点有一圈保护层,外界无法融入)

方程解

再例如,两个未知数的方程需要两个条件解。

这种通过经验总结而来的东西可以不需要图化,但图化

理解的两种方式思考
勇敢小抹布的头像
创建于:07-30
随记
讨论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