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次训练时,我们会抗拒?我很会抵触某些行为,我们会上瘾某些行为。
以推理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这其中有不断的新信息使得我们建模了,使得我们==感受到这些信号==,然后进行了推断。
很经典的情况就是“我不太想去,因为太累了,很苦,不好玩”
这些都是我们在运动中的具体体会,很累,力竭,下次再也不去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坏的推断,因为在运动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到快感的,==甚至力竭我们也能体会到,并且这种力竭会在后续的体能提升而得到缓解,或者说改变这种感受的预期==。
==**这种先力竭后伴随体能而改变看法的,我暂时称之为推断的补偿性改变**==。
而这种由痛苦产生的抵抗则是一直推断的表现。
不过这种推断也可以有另外一种形势,那就是坚持,不过坚持需要看到结果,否则就是自我毁灭,可参考象与骑象人。
这个过程是似乎是不可以迁移的,也就是说,我无法在学业中的最佳表现迁移到运动中,换句话说,一个在其他领域中有深耕的人,无法将这种“毅力”迁移至另外一个领域,相反,可能还会有负面影响,比如说我在这个领域做的不错,或者我曾经不错,或者别人不错,那么我在另一个领域也应该差不多,容不得自己失败,也就是说,这种高自主感,高适应感会在我们最初学习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也揭示了一个推断的信息源是什么?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者信息,然后将信息转化为某种推断形式。
问题——目标的推断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路径,是一种导向的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方法,一种如何调用概念的方法,本质上都是如何调用概念,当我理解概念,以及遇到问题如何以某些概念作为标准去思考,去思考另外一些东西,然后形成概念。
也就是说本质上都是概念的操控。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