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对以下的总结是,先理解“形式”上的==变化==,然后再聚焦具体的情况是什么。
例如一个例子是人,这个变化所要学习的概念分别是“抽象”,“概念”,“外延内涵层面”。
最初开始学习可以先简单的把这些概念的内涵“图化”出来,“一堆对象向上抽象成一小堆东西,这些东西用于判断未见的...”,有了这些概念的变化后,再去

yjango:
你这说的其实有问题
为啥例子中,我没有说提取出了什么共有属性,因为描述不完
“在对话的人”根本无法描述「你」这个概念
除了数学这类知识外,任何材料都无法精准描述一个概念,都需要好几个材料,共同去描绘
2、3、4、5,其实4和5集,就是那个人说的,是2和3集的重复讲解
但4和5还要重复一遍,是因为更细了
那单说5这一集,应该是这几段材料,共同来理解,没办法抠出来单理解一个

前面讲了「抽象」「概念」「层面」三个点,后面的3例子中就会围绕这三个点去讲,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
单拎出后三个例子,肯定是看不明白的
谁都看不明白
只能结合前面三个蓝色段落,才能理解后三个例子想要聚焦的点是什么
如果前两个例子没啥问题,那么第三个例子,读者就可以自己根据前两个例子来读懂意思
这是6个材料,“夹”出来的意思,有点像数独
你可以试着重新把六个段落整体去理解
看看有没有区别
我感觉你之后可能还会遇到这类问题
学员问题:
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着具体的例子追问:大概剔除了哪些差异,保留的共性具体是什么,除非我已经熟练
浆果:
因为它没法填补了,你以后还会遇到大量这种情况
带着练一下吧:
开篇有一个问题是:怎么应对未见现象
然后,5.1,共10个段落,就是应对方法
用普遍规律:解决思路是搞出一个「通用处理规则」来「对应未见现象」
谁是适用对象:但我们不知道这个「通用处理规则」对「哪些现象」适用,怎么办?
通用判别规则:解决办法是再造一个「通用判别规则」,来判断「某个现象A」是否适用于这个「通用处理规则」
共性判断:判断方式就是看「这个现象A」是否满足「共性」
抽象:从「一群现象」中提取「共性」的行为
概念:提取共性后,会形成两个分类,这两个类都叫概念
外延内涵层面:抽象前后,有两个层面,抽象前的现象群所组成的叫「具象层」,抽象后得到的两个类别所组的集合叫「抽象层」
接下来,有三个例子了:
“暗霞缓解饥饿”
“河”
“你”和“我”
那假如,你还没看这三个例子,你基于上文,猜一下,这三个例子会讲什么
一定会讲前面出现的要点
前面出现了「抽象」「概念」「两个层面」
例子中,就一定也反映:
「抽象」:具体怎么剔除差异,保留共性的
「概念」:怎么把一群不同的现象归成一个类别(概念)的
「两个层面」:归类前的现象群,和归类后的概念
「抽象」「概念」「两个层面」,这三个点是构成「分类思想」:
第一个例子,暗霞:
「抽象」:忽略地点、大小。共性是「散发着奇幻的霞光、不是由你的视觉所感知到的,视觉上漆黑、不断由内向外翻转」(这部分是第二节的内容),例子中略
「概念」:「不同地点的、不同大小的这些东西」都被称为「暗霞」
「两个层面」:「不同地点的、不同大小的这些东西」是归类前;暗霞是归类后
第二个例子,河:
「抽象」:忽略众多流水的差异(流速、流量、光照、温度等)。共性是「位于同一地域的流水」
「概念」:「河」
「两个层面」:「不同流速、流量、光照、温度等的东西」是归类前;河是归类后
第三个例子,你、我:
「抽象」:忽略身份、外貌、性格、年龄,**共有属性(文中没写)**
「概念」:「你」
「两个层面」:「不同的人」是归类前;「你」是归类后\
但第三个例子没写,是因为一些原因,描述不了。其实你完全可以从前两个例子中,体会到第三个例子想说的
像这种描述不了,不得不省略的现象,第一个例子其实也有,就是太长了,略掉了
其他课程中也是会经常出现
但这并不影响你理解所要教的内容
哪怕说,第三个例子删了,让你自己猜,你都能基于前文猜出来
这是一段抽象描述,纯粹的上层材料,没有例子,你要根据这个描述来学会这个知识: 一个数的第 i 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 j 位,就应该加在积的第 i+j-1 位上;若和超过 10,则向前进 1
你得自己把例子补出来。 先确定输入概念和输出概念。如果确定不出来,可以先把所有概念罗列出来,然后再去找
1、罗列所有概念,做一下阅读理解:「一个数的第 i 位」「乘」「另一个数的第 j 位」「积的第 i+j-1 位」「和」
2、这是:两个数相乘去求积。利用两个数「位置」和「位数」来算「积」
3、A
8(第1位)
8(第1位)
2(第2位)
2(第2位)
积的第1位 16,向前(第2位)进 1,留 6
积的第2位 8+4+1,向前(第3位)进 1,留 3
积的第3位 2+1,留 3
你得自己把具体例子构造出来
「一个数的第 i 位」「乘」「另一个数的第 j 位」「积的第 i+j-1 位」「和」这些全是变量
大量的数学书,对此是不给例子的
这种不能跳,因为这个会影响理解,必须要自己补,按照抽象描述把它构造出来。
你不用担心自己构造的例子不对,因为你可以检查出来它对不对
这个抽象材料尽管抽象,但没有歧义,也充分。输入输出都有,你可以举多个例子,反复测试是不是都能从输入得到输出
输入:第一个乘数的所有位置和位数、第二个乘数的所有位置和位数 输出:积的所有位置和位数
16
只要你确定了它到底是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怕的是什么?
怕的是,你不知道「积」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断墨寻径里说的,无效材料,你无法根据描述所涉及的概念,确定出所学知识的输入输出概念
如果不知道「积」是因为前面没教,同时又超越你的当前水平,这叫学习路径安排的不合理
像香味,炒菜等这些东西就自上学习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