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rlK

假想敌,唯物唯心随思

假想敌,唯物唯心随思
假想敌

假想敌源于我们对于事物的解释与验证之间的不平衡。

女巫

比如,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了解释这个事件,我们需要构想出一个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构想的原因超出了我们可以验证的手段。

例如,人死是因为有女巫摄取他人的灵魂,当时的人们怎么验证呢?

例如,人死是因为人的数量只有这么多,为了保持活力,那些力量不强的人就需要死去转生新生儿上。这玩意能验证?

自我验证

所以在无法验证,而迫切的需要解释下,只能相信,而人相信时,会不断的自我验证,哪怕验证的东西和事件本身因果无关。

例如人会死,人会受伤是因为有一个人是女巫,然后这个女巫被处死了,人们会说,确实哈,最近上山,在家的时候感觉好多了,这种选择性接收事实来验证的就是自我验证。

拓展 苦难的归因

上面的这种想法从侧面还反映出我们有时对于苦难的归因,即,我学不好,我没成功等都是因为天,地,他人,天赋等。

这种归因方式会演变成一种思维,成长性和固定型,即我认为我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因此短暂的失败意味着我的训练不足,这是成长性思维;那么相反,我认为我的天赋固定,失败是必然的,所以不需要训练,训练也没用。

启发 建模欲望

这里的成长性思维,固定思维,都可以看成是“归因公式”,即失败意味着训练不足or失败意味着天赋不足。

不同的公式会让我们对所有被判定为失败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拓展 溯源与改写

归因公式从何而来,归因公式如何打破。甚至归因还可以因为强烈程度上升为信念,那么信念从而何来,如何改写也是一个值得说的方面。

怀疑主义

如果意识到证实永远都可能是虚假的,这种思想会导致怀疑主义,即所有的原因都是假的,验证原因的手段也可能是假的,那么一切都是假的。

唯心与唯物

如果一切都是假的,可能会导致唯心主义,因为你认为这世界是你幻想出来的,世界如虚幻泡影。

相反,你死了,你的思维没了,你的心没了,但东西还在这里,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死亡而破灭,所以世界应该是唯物的,和你的意识相独立。

马克思的唯物

上面的两个探讨世界与意识的关系,二者到底谁创造谁。

但对于生活来讲,没用处。

概念世界确实是虚幻的,人为主观创造的,但是概念却可以反映甚至预测现实世界。

因此不这样划分,不以意识是否创造了世界而划分,而是以意识反映了世界而划分。

假想敌,唯物唯心随思
勇敢小抹布的头像
创建于:07-11
随记
讨论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