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重是如何养成与改变的。我需要模型,例子。
目前我可以觉察到什么在影响着我,但我还不太清楚,改变是由什么发生的。
这个过程更像是==练==出来的,比如说我认为什么是好的,我持续这样做,并且我一直坚信着,情绪状态等都是好的。
渴望被肯定,被认同,被尊重是一种天然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多样,因此当满足需求的手段被==固化为==他人期望时,例如社会评价体系,他人信念,需求就会被这些东西“捆绑”,异化着人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情绪,情绪会对思维,信念等进行强化或者反作用。这就涉及到心灵功能的动态联系了==。
小猫想要满足自身的食物需求,只需要对自动投喂机按下“掉落食物的按键”即可,久而久之,在这个环境中,食物与掉落食物的按键捆绑。
小孩想要获得来自妈妈的肯定,爱,认同等,需要满足他们的一些信念,例如,如果他们的信念之一是考试考高分是好的,那么当小孩满足了考试考高分,他们就会收获妈妈的肯定,认同。
久而久之,一个人的肯定和认同,来源于他人的信念,或者一群人的信念,例如考试中的排名,考得好,排名高就意味着考试,同学都认可你,尊重你,喜欢你,崇拜你等。个人的这些价值观,认同感,被渴望感等深深的“捆绑”在这些信念中。
觉知是改变的开始,当一个人意识到什么在塑造和影响他时,他就有机会改变这些。
个体可以通过外显化这段思维过程,然后转换输入输出,进而改变这些塑造自己的思维过程。
例如训练自己,对他人展现美德行为,这个过程你的情绪往往也是好的,因为符合其他的一些信念。情绪加当前的思维行为作为输入,输出是...
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在一个聚会中,每个人都是有着很高头衔,卓越成就的人,而你相对这些人头衔和成就都不高。
如果你是一个深陷评价体系获得需求感的人,那么你会觉得你自己很渺小,不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