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rlK
Yu的头像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08-11
Yu的头像
Yu
粉丝:18
主题:11
描述:11
例子:15
验证:30
字数:18143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08-11
Yu的头像
Yu
粉丝:18
Yu的头像
Yu
粉丝:18
主题:11
描述:11
例子:15
验证:30
字数:18143

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单个折射面成像

垂轴放大率

垂轴放大率

image.png

垂轴放大率 β 定义为像高 y 与物高 y 之比。

β=yy

其中:y 是物高(物体大小),y 是像高(像的大小)。

从球面折射公式推导:lnln=rnn可得:

β=nlnl

其中:n 是物方折射率,n 是像方折射率,l 是物距(物体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l 是像距(像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r 是球面曲率半径。

性质:

  1. β>0,则 yy 同号,表示正像
    β<0,则 yy 异号,表示倒像

  2. β>0,则 ll 同号,物像虚实相同
    β<0,则 ll 异号,物像虚实相反

  3. β>1,则 y>y,像放大。
    β<1,则 y<y,像缩小。

垂轴放大率仅取决于共轭面的位置,在一对共轭面上 β 为常数,故像与物相似

正像场景 垂轴放大率

考虑一个凸球面折射系统,物方折射率 n=1.0,像方折射率 n=1.5,物距 l=−100 mm(实物),球面曲率半径 r=50 mm。
首先求像距 l
从球面折射公式:l1.5−1001.0=501.51.0

计算:l1.5+0.01=0.01

l1.5=0

l(平行光出射)。

垂轴放大率β=nlnl=1.5×(−100)1.0×=(无限大,表示像在无穷远)。

由于β>0,像正立,且物像虚实相同(l<0,l>0,实物成实像)。

倒像实例 垂轴放大率

考虑一个凹球面折射系统,n=1.0, n=1.33, l=−150 mm, r=−100 mm(凹面)。
求像距 ll1.33−1501.0=−1001.331.0

l1.33+1501=1000.33

l1.33=−0.00330.0067=−0.01

l=−133mm。

垂轴放大率β=1.33×(−150)1.0×(−133)=−199.5−1330.667

由于β>0,但yy同号

计算β=yy>0,正像。

物距l=−150<0(实物),像距l=−133<0(虚像),ll 同号,物像虚实相同。

放大率计算 垂轴放大率

给定球面折射系统:n=1.0, n=1.5, l=−200 mm, l=300 mm。
求垂轴放大率 β

详情

β=nlnl=1.5×(−200)1.0×300=−300300=−1β=−1
像倒立(β<0)。
物像虚实:l<0, l>0,异号,虚实相反(实物成实像)。β=1,像大小不变。

像性质判断 垂轴放大率

系统参数:n=1.33, n=1.0, l=100 mm, l=−80 mm。
计算 β 并判断像的正倒、虚实和放大缩小。

详情

β=nlnl=1.0×1001.33×(−80)=100−106.4=−1.064β<0,像倒立。
物距 l=100>0(虚物),像距 l=−80<0(虚像),ll 同号(均正?l>0, l<0 异号),但 β<0 表示 ll 异号,故物像虚实相反。β=1.064>1,像放大。

公式推导验证 垂轴放大率

从球面折射公式 lnln=rnn 推导 β=nlnl
提示:利用近轴光线和物像关系。

详情

设物高 y,像高 y
在近轴区,光线角度小,有相似三角形关系。
考虑轴外点 B,光线 BC 通过球心 C
在物方三角形:tanθθ=lyl<0 时)。
在像方三角形:tanθθ=ly
由折射定律和近轴近似,θ=nnθ
故:ly=nnly整理:yy=nlnl(ll) 但标准形式为 β=yy=nlnl直接得证。

轴向放大率

轴向放大率

轴向放大率定义为光轴上一对共轭点沿轴向移动时,像点移动量 dl 与物点移动量 dl 之比。

α 表示,即

α=dldl

其中:dl 是物点沿光轴的微小移动量,dl 是相应像点的移动量。

lnln=rnn微分可得l′2ndl+l2n dl=0

对于折射球面,由上得轴向放大率为

α=nl2nl′2

其中:n 是物方折射率,n 是像方折射率,l 是物距,l 是像距。

轴向放大率与垂轴放大率 β 的关系为

α=nnβ2

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1. 轴向放大率恒为正,因此物点移动时像点同向移动。

  2. 轴向放大率与垂轴放大率不等,导致空间物体成像变形,例如正方体成像后不再保持原形。

折射球面计算 轴向放大率

考虑一个折射球面,曲率半径 r=100 mm,物方折射率 n=1.0,像方折射率 n=1.5,物距 l=−200 mm(负号表示物在球面左侧)。

首先求像距 l,使用折射球面公式 lnln=rnn

代入数值:l1.5−2001.0=1001.51.0

计算得 l1.5+0.005=0.005,因此 l1.5=0,解得 l=(无限远)。

此时轴向放大率 α=nl2nl′2,但由于 l,公式需修正;实际中物点微小移动时,α 可通过微分近似计算。

空间变形分析 轴向放大率

假设一个正方体边长 a=10 mm,位于折射球面前,n=1.0n=1.5,垂轴放大率 β=0.5

则轴向放大率 α=nnβ2=1.01.5×(0.5)2=1.5×0.25=0.375

物点沿轴向移动 dl=2 mm 时,像点移动 dl=αdl=0.375×2=0.75 mm。

由于 α=β(0.375 vs 0.5),正方体成像后轴向长度压缩比例不同,导致变形为长方体。

基本计算 轴向放大率

给定折射球面参数:n=1.0n=1.6,物距 l=−150 mm,像距 l=300 mm。
计算轴向放大率 α

详情

使用公式 α=nl2nl′2
代入数值:α=1.6×(−150)21.0×(300)2
计算分子:3002=90000
分母:(−150)2=22500nl2=1.6×22500=36000
因此 α=3600090000=2.5
轴向放大率为 2.5。

推导验证 轴向放大率

从折射球面公式 lnln=rnn 出发,推导轴向放大率 α=dldl

详情

对公式两边微分:d(lnln)=d(rnn)
右边为常数,微分后为 0。
左边:l′2ndl+l2ndl=0
整理得 l2ndl=l′2ndl
因此 dldl=nl2nl′2
α=nl2nl′2

关系应用 轴向放大率

已知垂轴放大率 β=2,物方折射率 n=1.0,像方折射率 n=1.5
求轴向放大率 α,并解释物点移动时像点的移动方向。

详情

使用关系式 α=nnβ2
代入数值:α=1.01.5×(2)2=1.5×4=6
轴向放大率为 6。
由于 α>0,物点沿光轴移动时,像点沿同方向移动。
例如,物点右移 dl>0,则像点右移 dl=αdl>0

角放大率

角放大率

在近轴光学中,角放大率 γ 定义为像方共轭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u 与物方共轭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u 的比值。

其数学表达式为:

γ=uu

利用近轴光学中的拉格朗日不变量 lu=lu,可得:

γ=ll=nnβ1

其中:

  • uu 分别为物方和像方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单位:弧度)。

  • ll 分别为物距和像距(单位:长度,如 mm;l 负表示物在顶点左侧)。

  • nn 分别为物方和像方的折射率(无量纲)。

  • β 为横向放大率,定义为像高 y 与物高 y 之比(β=yy)。

角放大率描述折射球面对光束发散或会聚能力的量化指标,即光束变宽或变细的程度。

仅依赖于共轭点的位置(由 ll 决定),而与光线的孔径角大小无关。

计算负物距系统 角放大率

考虑一个折射球面,物方折射率 n=1.0,像方折射率 n=1.5,物距 l=−100mm,像距 l=200mm

求角放大率 γ

解:使用公式 γ=ll

代入值:γ=200−100=−0.5

负号表示像方光线方向与物方相反(会聚光束)。

结合横向放大率 角放大率

已知横向放大率 β=−0.5n=1.0n=1.5

求角放大率 γ

解:使用公式 γ=nnβ1

代入值:γ=1.51.0×−0.51=32×(−2)=34

结果表示光束在像方被压缩为物方的 34 倍,且方向相反。

求基本角放大率 角放大率

一个折射球面,物距 l=−150mm,像距 l=300mm
求角放大率 γ

详情

解:使用公式 γ=ll
代入值:
γ=300−150=−0.5
负值表示像方光线方向与物方相反。

应用折射率关系 角放大率

已知物方折射率 n=1.0,像方折射率 n=1.6,横向放大率 β=−2
求角放大率 γ

详情

解:使用公式 γ=nnβ1
代入值:
γ=1.61.0×−21=0.625×(−0.5)=−0.3125
结果表示光束在像方被压缩为物方的 0.3125 倍。

综合求放大率 角放大率

一个光学系统,物距 l=−200mm,像距 l=400mmn=1.0n=1.5
求横向放大率 β 和角放大率 γ

详情

解:先求角放大率 γ=ll
代入值:
γ=400−200=−0.5
再求横向放大率 β
γ=nnβ1 推导:
−0.5=1.51.0×β1=32β1
解得:
β1=−0.5×23=−0.75
β=0.751=34
β 负值表示倒立像。

放大率关系

垂轴放大率β定义为像高y与物高y之比,即β=yy

轴向放大率α定义为像方轴向位移dl与物方轴向位移dl之比,即α=dldl

角放大率γ定义为像方孔径角u与物方孔径角u之比,即γ=uu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αγ=β

其中:y为像高,y为物高,l为像距,l为物距,u为像方孔径角,u为物方孔径角,n为像方介质折射率,n为物方介质折射率。

拉赫不变量

拉赫不变量

在近轴区成像时,拉格朗日-赫姆霍兹不变量J定义为

J=nuy=nuy

该式表明,在物像共轭面内,物体大小y、成像光束的孔径角u和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为常数。

J是表征光学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其中:n为物方介质折射率,u为物方孔径角,y为物高,n为像方介质折射率,u为像方孔径角,y为像高。

垂轴放大率应用 放大率关系

一个光学系统,物高y=8 mm,像高y=−12 mm
计算垂轴放大率β

详情

β=yy=8−12=−1.5

轴向放大率求解 放大率关系

已知垂轴放大率β=0.8,角放大率γ=1.25
计算轴向放大率α

详情

由关系αγ=β,得α=γβ=1.250.8=0.64

拉赫不变量计算 拉赫不变量

在空气中,物高y=15 mm,物方孔径角u=0.1 rad
计算拉赫不变量J

详情

J=nuy=1×0.1×15=1.5

解释独立性 拉赫不变量

为什么角放大率 γ 只与共轭点位置有关,而与光线的孔径角无关?
简要解释。

详情

解:从拉格朗日不变量 nuy=nuy 出发。
结合横向放大率 β=yy,可得:
uu=nyny=nnβ1
因此 γ=uu=nnβ1
式中 nnβ 均由共轭点位置(ll)决定,不涉及孔径角 uu 的具体大小。
这表明 γ 与孔径角无关。

像高求解 拉赫不变量

一个光学系统,拉赫不变量J=3,像方介质折射率n=1,像方孔径角u=0.15 rad
求像高y

详情

J=nuy,得y=nuJ=1×0.153=20 mm

球面反射镜成像

球面反射镜

反射是折射的特例。因此,令n=n, 即可由单个折射球面的成像结论,导出球面反射镜(简称球面镜)的成像特性。

通常,球面镜分为凹面镜r<0)凸面镜(r>0)

其物像关系如图

image.png

物像位置关系

球面镜物像关系

球面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公式为:

n=n代入lnln=rnn

可得

l1+l1=r2

其中:

  • l:物距,物体到镜顶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物体在镜前时 l 为负。

  • l:像距,像到镜顶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实像时 l 为负,虚像时为正。

  • r:曲率半径,单位为米。凹面镜 r 为负,凸面镜 r 为正。

凸面镜成像 球面镜物像关系

一个凸面镜的曲率半径 r=20 cm(凸面镜 r 正),物距 l=−30 cm。
求像距 l
解:代入公式 l1+l1=r2,

l1+−301=202,

l1301=0.1,

l1=0.1+301=303+301=304=152,

l=7.5 cm,\

凹面镜成像 球面镜物像关系

一个凹面镜的曲率半径 r=−15 cm,物距 l=−10 cm。
求像距 l
解:代入公式 l1+l1=r2,

l1+−101=−152,

l10.1=152−0.1333,

l1=−0.1333+0.1=−0.0333,

l−30 cm,\

求像距 球面镜物像关系

一个凹面镜的曲率半径 r=−20 cm,物距 l=−25 cm。
求像距 l

详情

代入公式:l1+l1=r2
l1+−251=−202
l10.04=−0.1
l1=−0.1+0.04=−0.06
l=0.061−16.67 cm
像距约为 −16.67 cm。

求物距 球面镜物像关系

一个凹面镜的曲率半径 r=−30 cm,像距 l=−15 cm。
求物距 l

详情

代入公式:l1+l1=r2
−151+l1=−302
151+l1=151
l1=151+151=0
物距 l−∞,表示物体在无穷远。

放大率计算 球面镜物像关系

球面镜的横向放大率 m=ll
一个凹面镜 r=−10 cm,物距 l=−20 cm。
求放大率 m

详情

先求像距 l
代入公式:l1+l1=r2
l1+−201=−102
l10.05=−0.2
l1=−0.2+0.05=−0.15
l=0.151−6.67 cm
放大率 m=ll=−20−6.67=206.67−0.3335
放大率约为 −0.3335,表示倒立缩小的实像。

无穷远物成像 球面镜物像关系

当物体在无穷远时,对于凹面镜 r=−40 cm。
求像距 l

详情

物距 l−∞l10
代入公式:l1+0=r2
l1=r2
l=2r=2−40=−20 cm
像距为 −20 cm,表示在焦点处。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球面反射镜的放大率包括横向放大率 β、轴向放大率 α 和角放大率 γ
公式:

β=yy=ll
α=dldl=l2l′2=β2
γ=uu=β1

其中:β 表示横向放大率,y 表示像高,y 表示物高,l 表示像距,l 表示物距;α 表示轴向放大率;γ 表示角放大率,u 表示像方孔径角,u 表示物方孔径角。

轴向放大率 α<0,表明当物体沿光轴移动时,像总是以相反方向移动。

凸面镜远距成像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对于凸面镜,当物距绝对值远大于曲率半径,即 lr 时,横向放大率 β1

成像为正立、缩小的虚像,具有较大视野范围。

此特性使凸面镜适用于汽车后视镜或路口瞭望镜。

球心位置成像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当物点位于球面镜球心,即 l=r 时,像距 l=r

此时 β=−1α=−1γ=1,成像为倒像。

反射光线通过球心沿原路返回,光程相等,因此成完善像。

球面镜拉赫不变量

球面镜的拉赫不变量定义为

J=uy=uy

其中:J 表示拉赫不变量,u 表示物方孔径角,y 表示物高,u 表示像方孔径角,y 表示像高。

该不变量描述系统光能守恒,适用于近轴光学。

对称系统拉赫值 拉赫不变量

在对称光学系统中,物方和像方参数满足 u=uy=y

则拉赫不变量 J=uy

例如,平行光入射时 u=0J=0,表示无光能传递。

横向放大率计算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一个物体位于凹面反射镜前,物距 l=−30 cm,像距 l=15 cm。
计算横向放大率 β

详情

使用公式 β=l/l
代入 l=−30 cm,l=15 cm。
β=−(15)/(−30)=0.5
横向放大率为 0.5,表示像高为物高的一半。

轴向放大率应用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已知物体初始位置 l=−40 cm,像距 l=20 cm。
物体沿光轴移动 dl=−2 cm(向镜面靠近)。
求像移动量 dl

详情

先计算横向放大率 β=l/l=−20/(−40)=0.5
轴向放大率 α=β2=−(0.5)2=−0.25
α=dl/dl,得 dl=αdl=(−0.25)(−2)=0.5 cm。
像移动 0.5 cm,方向与物体移动相反。

拉赫不变量计算 拉赫不变量

物方孔径角 u=0.2 rad,物高 y=10 mm。
计算拉赫不变量 J

详情

使用公式 J=uy
代入 u=0.2 rad,y=10 mm。
J=0.2×10=2 mm·rad。
拉赫不变量为 2 mm·rad。

特殊位置验证 球面反射镜放大率

对于球面反射镜,曲率半径 r=−50 cm(凹面镜为负)。
当物距 l=r=−50 cm 时,验证像距 l=r,并计算 βαγ

详情

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 1/l+1/l=2/r
代入 l=r=−50 cm,r=−50 cm。
1/(−50)+1/l=2/(−50)
−0.02+1/l=−0.04
1/l=−0.02,得 l=−50 cm,等于 r
横向放大率 β=l/l=−(−50)/(−50)=−1
轴向放大率 α=β2=−(−1)2=−1
角放大率 γ=−1/β=−1/(−1)=1
结果符合 β=α=−1γ=1

共轴球面系统

过渡公式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过渡公式为:

ni+1=ni,ui+1=ui,yi+1=yi(i=1,2,,k1)
li+1=lidi(i=1,2,,k1)
hi+1=li+1ui+1=(lidi)ui=hidiui(i=1,2,,k1)

一个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由 k 个折射面组成,其成像特性由结构参数决定:曲率半径 ri、相邻面顶点间沿轴距离 di、以及介质折射率 ni

i 面的像方空间参数直接过渡到第 i+1 面的物方空间,具体公式包括折射率、角度、高度的过渡,以及物距和光线高度的计算。

拉赫不变量 J=nuy 在整个系统中保持不变,用于校对计算结果。\

image.png

其中:

  • ri:第 i 面的曲率半径。

  • di:第 i 面到第 i+1 面的沿轴距离(i=1,2,,k1)。

  • ni:第 i 面前介质的折射率,ni+1 为第 i 面后介质的折射率。

  • ui:第 i 面的物方孔径角。

  • ui:第 i 面的像方孔径角。

  • yi:第 i 面的物高。

  • yi:第 i 面的像高。

  • li:第 i 面的物距。

  • li:第 i 面的像距。

  • hi:第 i 面的光线入射高度,满足 hi=liui=liui

  • J:拉赫不变量,J=niuiyi=niuiyi 恒常。\

宽光束实际光线的过渡公式为:

Ni+1=Ni,Ui+1=Ui,Yi+1=Yi(i=1,2,,k1)
Li+1=Lidi(i=1,2,,k1)

其中大写字母表示宽光束参数。

双面系统计算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考虑一个简单系统,k=2 个面。
给定第一面像方参数:n1=1.5, u1=0.2 rad, y1=5 mm, l1=80 mm, 间隔 d1=30 mm。
计算第二面物方参数:

折射率过渡:n2=n1=1.5

角度过渡:u2=u1=0.2 rad。

高度过渡:y2=y1=5 mm。

物距过渡:l2=l1d1=8030=50 mm。

光线高度计算:先求 h1=l1u1=80×0.2=16 mm, 则 h2=h1d1u1=1630×0.2=166=10 mm。

验证 h2=l2u2=50×0.2=10 mm, 一致。

拉赫不变量验证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系统有 k=2 个面,第一面物方参数:n1=1.0, u1=0.1 rad, y1=10 mm。

第一面折射后:n1=1.5, u1=n1n1u1=1.51.0×0.10.0667 rad (假设单面折射公式), y1=y1=10 mm (近轴近似)。

第二面物方参数:n2=n1=1.5, u2=u10.0667 rad, y2=y1=10 mm。

计算拉赫不变量:

  • 第一面物方:J1=n1u1y1=1.0×0.1×10=1.0

  • 第一面像方:J1=n1u1y1=1.5×0.0667×101.0

  • 第二面物方:J2=n2u2y2=1.5×0.0667×101.0
    J 值均为 1.0,验证不变。

物距过渡计算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给定第 i 面的像距 li=120 mm,间隔 di=40 mm。
求第 i+1 面的物距 li+1

详情

使用物距过渡公式:li+1=lidi
代入值:li+1=12040=80 mm。
因此,li+1=80 mm。

光线高度计算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给定第 i 面的光线入射高度 hi=15 mm,间隔 di=25 mm,第 i 面的像方孔径角 ui=0.3 rad。
求第 i+1 面的光线入射高度 hi+1

详情

使用光线高度过渡公式:hi+1=hidiui
代入值:hi+1=1525×0.3=157.5=7.5 mm。
因此,hi+1=7.5 mm。

拉赫不变量应用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系统有 k=2 个面。
第一面物方:n1=1.0, u1=0.15 rad, y1=8 mm。
第一面折射后:n1=1.6, u1=n1n1u1=1.61.0×0.15=0.09375 rad, y1=y1=8 mm。
第二面物方:n2=n1=1.6, u2=u1=0.09375 rad, y2=y1=8 mm。
验证拉赫不变量 J 是否在整个系统不变。

详情

计算各点 J 值:

  • 第一面物方:J1=n1u1y1=1.0×0.15×8=1.2

  • 第一面像方:J1=n1u1y1=1.6×0.09375×8=1.6×0.75=1.2

  • 第二面物方:J2=n2u2y2=1.6×0.09375×8=1.2
    所有 J 值均为 1.2,不变。

宽光束过渡 共轴球面系统过渡公式

给定宽光束参数:第 i 面的像距 Li=150 mm,间隔 di=50 mm。
求第 i+1 面的物距 Li+1

详情

使用宽光束物距过渡公式:Li+1=Lidi
代入值:Li+1=15050=100 mm。
因此,Li+1=100 mm。

成像放大率

成像放大率

系统放大率定义为光学系统中各面放大率的乘积。

横向放大率 β、轴向放大率 α 和角放大率 γ 分别满足:

β=i=1kβi=β1β2βk
α=i=1kαi=α1α2αk
γ=i=1kγi=γ1γ2γk

其中 βi=yiyi, αi=dlidli, γi=uiui

具体公式为:

β=nkn1l1l2lkl1l2lk=nkukn1u1
α=n1nkβ2
γ=nkn1β1

三者关系为

αγ=β

其中:

  • β:横向放大率,表示像高与物高之比。

  • α:轴向放大率,表示像距微分变化与物距微分变化之比。

  • γ:角放大率,表示像方角度与物方角度之比。

  • ni:第 i 面的物方折射率。

  • ni:第 i 面的像方折射率。

  • li:第 i 面的物距。

  • li:第 i 面的像距。

  • ui:第 i 面的物方角度。

  • ui:第 i 面的像方角度。

  • yi:第 i 面的物高。

  • yi:第 i 面的像高。

  • k:系统总面数。

双折射面系统放大率计算 成像放大率

考虑一个简单光学系统,由两个折射面组成。

物方折射率 n1=1.0,像方折射率 n2=1.5

第一面放大率 β1=2.0,第二面放大率 β2=0.5

计算系统总横向放大率 β

根据定义,β=β1β2=2.0×0.5=1.0

验证关系:若 γ1=0.8, γ2=1.25,则 γ=γ1γ2=0.8×1.25=1.0

β=n2u2n1u1,假设 u1=0.1 rad,u2=0.1 rad,则 β=1.5×0.11.0×0.1=0.150.10.667,需调整参数以匹配乘积结果。

放大率关系验证 成像放大率

给定单折射球面系统,n1=1.0, n1=1.5, β=1.5

计算 αγ,并验证 αγ=β

使用公式 α=n1n1β2=1.01.5×(1.5)2=1.5×2.25=3.375

γ=n1n1β1=1.51.0×1.51=32×32=940.444

验证:αγ=3.375×0.4441.5,等于 β

放大率乘积计算 成像放大率

一个三面光学系统,各面横向放大率分别为 β1=1.2, β2=0.8, β3=1.5

计算系统总横向放大率 β

详情

β=β1β2β3=1.2×0.8×1.5
先计算 1.2×0.8=0.96
0.96×1.5=1.44
因此 β=1.44

轴向放大率推导 成像放大率

已知系统 β=2.0, n1=1.0, nk=1.6

使用公式 α=n1nkβ2 计算轴向放大率 α

详情

代入公式:α=n1nkβ2=1.01.6×(2.0)2
计算 β2=4.0
α=1.6×4.0=6.4
因此 α=6.4

角放大率应用 成像放大率

系统物方角度 u1=0.2 rad,像方角度 uk=0.1 rad,n1=1.0, nk=1.5

计算角放大率 γ,并验证 γ=nkn1β1β=1.0

详情

先计算 γ=u1uk=0.20.1=0.5
使用关系式 γ=nkn1β1
代入 β=1.0,则 γ=1.51.0×1.01=320.667
但实际 γ=0.5,矛盾,需检查假设:若 β=1.0 不成立,调整 β 使一致。
β=nkukn1u1=1.5×0.11.0×0.2=0.150.21.333
γ=nkn1β1=1.51.0×1.33310.667×0.75=0.5,匹配。

过渡公式验证 成像放大率

一个两面系统,第一面:l1=100 mm, l1=150 mm, n1=1.0, n1=1.5

第二面:l2=l1=150 mm (过渡), l2=200 mm, n2=n1=1.5, n2=1.0

计算 β1, β2 和系统 β,使用 β=n2n1l1l2l1l2

详情

先计算各面放大率:
β1=n1n1l1l1=1.51.0×100150=32×1.5=1.0
β2=n2n2l2l2=1.01.5×150200=1.5×34=2.0
系统 β=β1β2=1.0×2.0=2.0
使用整体公式:β=n2n1l1l2l1l2=1.01.0×100×150150×200=1×1500030000=2.0
结果一致。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