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望远镜系统是由一个物镜,一对转向棱镜,一块分划板和一组目镜构成的,如图
这里视场角 2ω 的含义是远处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亦是远处的物体对望远镜物镜中心的张角
将双目望远镜系统简化,把物镜、目镜当作薄透镜处理,暂不考虑棱镜并拉直光路,如下图所示。
两个光学系统联用共同工作时,大多遵从光瞳衔接原则,即前面系统的出瞳与后面系统的入瞳重合,否则会产生光束切割,即前面系统的成像光束中有一部分将被后面的系统拦截,不再能够参与成像。
双目望远镜系统是与人眼联用的,人眼的入瞳就是瞳孔,这样,满足光瞳转接原则的望远镜系统其出瞳应该在目镜后,而且应离目镜最后一面有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出瞳距,用 lz′表示。
为使眼睛睫毛不致和目镜最后一个表面相碰而影响观察,系统的出瞳距不能太短,一般不能短于6mm,在军用仪器中,考虑到在加眼罩和戴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仍能观察,出瞳距离一般为 20mm左右。
如图所示,为满足出瞳在目镜之外的要求,孔径光阑必须放在分划板的左侧。
视觉放大率:Γ=−6×
视场角:2ω=8∘30′
出瞳直径:D′=5mm
出瞳距离:lz′⩾11mm
物镜焦距:f物′=108mm
目镜焦距:f目′=18mm
假定孔径光阑分别安放在如下三个地方,通过分析比较三组相关数据来确定孔径光阑的位置:
1)物镜左侧 10mm;
2)物镜上;
3)物镜右侧 10mm。
根据第二章中望远镜系统性质知,若要求双目望远镜的出瞳直径 D′=5mm,则入瞳直径为D=∣ΓD′∣=30mm
又若该系统的视场角为ω=−4∘15′,则据式y′=−f′tanω知分划板上一次实像像高为(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处)y′=−f物′tanω=8mm
显然,分划板框就起了照相机中底片框的作用,限制了系统视场。它就是系统的“视场光阑”。
若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左侧 10mm 的地方,其亦为系统的入瞳。追迹一条过光阑(入瞳)中心的主光线,可分别得到它在物镜、分划板和目镜上的投射高度,代入系统光学性能要求的有关数据有:
hz物=0.75mm,hz分=8mm,hz目=9.25mm,lz′=20.5mm。
当孔径光阑位于物镜上时,主光线在各光学零件上的投射高度及出瞳距如下:
hz物=0,hz分=8mm,hz目=9.35mm,lz′=21mm
当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右侧 10mm 处时,为追迹主光线,可先根据高斯公式求出入瞳位置在物镜右侧 11mm 的地方。然后依照(1)的步骤和方法,可求出主光线在各光学零件上的投射高度和出瞳距:
hz物=−0.82mm,hz分=8mm,hz目=9.51mm,lz′=21.3mm
根据公式 D=2(h+hz)可求出各光学零件的通光口径,见下表,这里h 是轴上点边光在光学零件上的投射高度。
孔径光阑位置不同时,系统中各光学元件通光孔径的比较
阑位 | D物 | D棱 | D分 | D目 | lz′ |
---|---|---|---|---|---|
物镜左侧10mm | 31.5 | 31.5>D棱>16 | 16 | 23.5 | 20.5 |
物镜上 | 30 | 30>D棱>16 | 16 | 23.7 | 21.0 |
物镜右侧10mm | 31.6 | 31.6>D棱>16 | 16 | 24.0 | 21.3 |
结论:将物镜框作为孔径光阑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使物镜的口径最小。
棱镜通光口径的值是估算的,当棱镜插入物镜和分划板之间的光路时,为不遮挡成像光束,则其通光口径是物镜通光口径和分划板通光口径二者之间的某值,这是显然的。
物镜的通光口径无论在何种光阑位置情况下都是最大的;
出瞳距 lz′ 相差不大,且能满足预定要求。
如图 4 - 18 所示,
(2)为望远镜物镜位置在轴外点发出的整个光束中,光阑位于情况1.时,选择了较上部的轴外光束参与成像;
光阑位于情况(2)时,选择了中部的轴外光束参与成像,相对物镜位置处,其上下光束与光轴对称;
光阑位于情况(3)时,选择了较下部的轴外光束参与成像。
光阑位置不同,选择的轴外光束的位置亦不同。
两个光学系统连用时,一般应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目视光学系统的出瞳一般在外,且lz′>6mm。
望远系统的孔径光阑大致在物镜左右。
若放分划板,则分划板框为望远系统的视场光阑
由两个正透镜组组成的无焦光学系统,物镜焦距f1′大于目镜焦距f2′,满足f1′>∣f2′∣。
对无限远物体成倒立实像,机械筒长L为两焦距之和:
其中:
f1′:物镜像方焦距(正值)
f2′:目镜像方焦距(正值)
L:机械筒长(物镜与目镜间距)
孔径光阑:物镜框作为系统孔径光阑,限制成像光束孔径角。
视场光阑:置于物镜像方焦平面处的分划板,限制视场范围。
渐晕光阑:目镜框往往作为渐晕光阑,其尺寸De决定轴外点渐晕系数K:
其中δ为轴外光束偏移量。
由正透镜组(物镜)和负透镜组(目镜)组成的无焦光学系统。
对无限远物体成像时,形成正立虚像,无一次实像面。
机械筒长:为物镜和目镜焦距绝对值之差,即 L=∣fo′∣−∣fe′∣,机械尺寸较小。
角放大率公式为:
Γ>0 表示正立像。
人眼瞳孔:通常为孔径光阑,同时也是望远镜的出瞳
物镜框:通常为视场光阑,同时也是望远镜的入窗
由于视场光阑不与物面或像面重合,大视场下存在渐晕现象。
其中:
fo′ — 物镜像方焦距(正值)
fe′ — 目镜像方焦距(负值)
L — 机械筒长
Γ — 角放大率